在土地(耕地)资源属于集体所有时,分配给村民们的一小点土地,就是农村中习惯意义的自留地。自留地的用途一般是让村民们解决吃菜的问题,但也并不反对其派上其它用途。自留地原则是属于私有性质,因此配额是受到严格控制,且自留地基本上都是村民家的门前屋后,基本不占用耕地。
不知道当年作为知青的你是否有过分到自留地的经历?是否也是作为解决吃菜问题?或是派上了其它用场?或者是完全没有过问和使用过自留地?当然也有可能在自留地上施展了自己的全部创意,而非仅仅只是为了解决吃菜的问题?
学生子们来到村子里已经三个月了,派饭也是三个月了,学生子们要开始自己做饭了,也就是说要正式融入到当地村民们的生活习惯中了。根据村民们的生存原则,生产队考虑要给学生子们分一块自留地了。根据每户三分地的标准,学生子们只能算是一户,除非学生子们有足够的理由证明他们不是一家子,或者不是一户。
关键是目前生产队并没有闲置的地,因此队委会经过研究,决定从种麦子的旱地里圈出来两垄地块,作为学生子们的自留地。可知道做出这个决定有多难,因为那是没有先例的,所以一定得慎重考虑。
因为自留地的初衷是解决每家每户的吃菜问题,学生子们也不例外。解决了自留地的问题,也就解决了学生子的吃菜问题,派饭自然也就不会再继续下去了。但是否真的是解决了学生子们的吃菜问题?或许还很难说,但生产队至少是给学生子们分了自留地。
可学生子们不会种地呀,也不知道该种什么菜,种菜也是学问,季节,种子,播种,田间管理,不仅仅只是有了自留地就什么都解决了,尤其对于刚刚从城里来的学生子们,总之一大堆的问题都来了。
看着学生子们一脸无奈的样子,生产队便以派工的方式安排人帮助学生子们翻地,碎土,再点上黄豆。至于为什么不叫种黄豆,而叫点黄豆,其实都是在种黄豆,只是下种的方式类似于点播一样,才称之为点黄豆。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