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雍正为什么留下千古骂名

(2013-01-13 11:30:30)
标签:

杂谈

雍正为什么留下千古骂名

 

在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清朝,从1616年努尔哈赤建立后金,到1911年辛亥革命,历经296年,12位皇帝,有过让世人自豪的康乾盛世,也有过鸭片战争的辛酸与屈辱,与其他朝代一样演绎着兴盛衰亡的历史规律。

12位皇帝中,最负盛名的当数康熙和乾隆,但夹在当中的雍正就没有那么幸运了,接手父亲的一个烂摊子,没日没夜的干,给儿子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最后还留下千古骂名,确也是一个历史的悲哀。

1998年播出的《雍正王朝》和最近热播的《甄嬛传》,多多少少给雍正背骂名找了些缘由,但也有偏颇之处。笔者从政治家、改革家、好皇帝、成功者四角度,分析一下雍正被骂的原因,我的总体评价是:历史选择了他,他也交给了历史一份满意的答卷。

一、雍正是一位政治家。鼓捣政治的常常两有种人,即政治家和政客。一事当前,究竟为还是为,这是政治家和政客的分界线。综观雍正一生,不论在当皇帝前,还是在当皇帝后,基本上是在为天下苍生想事做事,这也是他被骂的主要原因,一个伟大的政治家是不会被别人的舆论左右自己的思想的。雍正是一位政治家,他不但有清醒的政治头脑和灵敏的政治嗅觉,对于政治形势、政治气候及其走向,能明察秋毫,审时度势。他时时告诫自己戒急用忍,处乱不惊,急而不躁。他曾说:“朕经历世故多年,所以动心忍性处实不寻常。”他深谙“小不忍则乱大谋”的道理,在重大事务中,以坚忍的毅力锻炼耐性。在康熙年间那场太子废立事件中,他如果没有忍,像其他几位阿哥一样,较早跌进党派纷争的漩涡里,就不可能最后成功。同时雍正也是一个铁腕人物,自信果决,雷厉风行。他阴险残忍,心狠手辣,富有统治权术。他能随时狠下心对每一个违拗他的人进行制裁或者报复。他可以不为名声所累,想怎么干就怎么干,为了达到目的,不择手段。面对谋父、逼母、弑兄、屠弟、贪财、好杀、酗酒、怀疑诛忠、好谀任佞的谣言,他毅然写下了“仰俯无愧天地,褒贬自有春秋”的千古名言。

二、雍正是一位改革家。在我心目中,一个改革家应该把个人利益放在江山社稷百姓福祉的后面。雍正是一个敢于改革、颇有作为的封建帝王,即位之后立志振数百年颓风,苦心孤诣谋求国家的发展。针对康熙末年的种种积弊,雍正从恢复中央集权,强化皇权入手,实现了国家的政治稳定,然后着手进行政治经济等方面的社会改革。建立了秘密立储制度,朝中首设军机,在西南实行改土归流政策,取消诸王对于五旗军队的辖制权、统率权,出兵青海、和硕特部、准噶尔部平定贵族的叛乱和骚扰,派员与俄国谈判、签约、议定边界。他代表普通百姓的利益,废除贱籍,废除腰斩,清欠亏空,惩治贪官,摊丁入亩,火耗归公,养廉银制,官绅一体当差纳粮,这一系列改革成就,使他无愧于改革家的称号。日本史学研究者佐伯治曾评价雍正皇帝说:“康熙宽大,乾隆疏阔,要不是雍正帝的整饬,满清恐早衰亡”,我倒认为康熙和乾隆才是放手让手下贪污和搜刮民脂民膏的名君。

三、雍正是一位能力超常最为勤政的皇帝。《清世宗实录》与《东华录》是这样记载的:“上天表奇伟,隆准颀身,双耳望垂,目光炯然,音吐洪亮,举止端凝。……幼耽书诗,博览弗倦,精究理学之原,旁彻性宗之旨。天章睿发,立就万言。书法遒雄,妙兼众体。每筹度事理,评鹭人才,因端竟委,烛照如神。韬略机宜,皆所洞悉。”人臣论君主多有谀词是自然的,舍其长相不论,其中所说才能倒是比较符合雍正实际情况雍正在位十三年,亲批秦折41600余件,其中汉文奏折35000余件、满文奏折6600余件,写下十多万字的红砂诛批,绝对没有找人代笔问题。他一天只睡三四个小时的觉,没有双休日,不巡幸,不游猎,日理政事,终年不息,呕心沥血,替康乾盛世承上启下,而最终却积劳而终著名作家二月河曾如此评价雍正:康熙、唐太宗,还有秦始皇这些勤政君主,没一个比得上他的。不管怎么说,我是不相信一个只睡三四个小时的人还有花花新闻改诏夺位骨肉相残不得善终这些恶名,皆是来自于他的功绩。

四、雍正是一位摒弃了人情的成功者。在封建官场,所谓的处世哲学,其实就是一部人情学。这类学问虽然让一部分人在复杂的斗争之中得以明哲保身,却让很多人失去了在历史上留下自己名字的机会。以结果看行为,雍正做的每件事情都是为了整个江山社稷,为了黎民百姓。他知道自己无力改变自己在百姓口中的形象,但他依然努力地工作着,依然不断得罪那些不得不得罪的人。雍正得罪的官绅和文人,在那个年代实际上就是老百姓的新闻源,他们看到的所说的,也正是老百姓茶余饭后最爱津津乐道的花边新闻。在中国封建社会,老百姓是最不关心政治的,谁当皇帝都是一样过日子。再看看这些谣言,修改遗诏说明不具有合法性谋父、逼母、弑兄、屠弟说明道德水平低下,不配为人君,这些都是有政治目的的人传播出来的。不得善终又正好符合因果报应的民间伦理,成为文人编故事写段子的最好素材。很多事情,不是坏在最上面,也不是坏在最下面,而是坏在中间。雍正的丑恶形象在这些官员的口诛笔伐中,进入了老百姓的意识。那个时代宣传只靠口口相受,老百姓愚化未开,这是雍正背骂名的又一个主要原因。如果雍正生在当今,我相信他一定会运用各种媒体让老百姓知道事实的真相,绝对不会使用大义觉迷录辩白和兴文字狱这样低级的策略。雍正曾在年羹尧的奏折上批了一段流传后世的君臣说:凡人臣图功易,成功难;成功易,守功难;守功易,终功难。为君者施恩易,当恩难;当恩易,保恩难;保恩易,全恩难。若倚功造过,必至返恩为仇,此从来人情常有者。

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皇家资料的逐步公开,有良知的历史学家正在给雍正正名。2009107日北京故宫博物院和台北故宫博物院60年来首度合办的展览雍正——清世宗文物大展在台北故宫博物院开展。康熙遗诏、寿山石螭钮长方玉玺、朱批的奏折、大义觉迷录这些珍贵的皇家历史文献足以说明雍正在位13年常讲“为君难”三个字,我倒是更觉得“为明君更难”,大家是不是觉得这个明君的称号对于雍正来的有些太晚了呢?20130113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黄灯闹剧
后一篇:腊八粥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