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苍梧晚报:谁家炉火热

(2015-12-29 17:34:47)
标签:

谢谢编辑

分类: 往事如花

苍梧晚报:谁家炉火热
                        谁家炉火热

                              文/代连华

     读诗人白居易的《问刘十九》:“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新酿的酒,熊熊的炉火,望着漫天飞雪,诗人思念着友人。诗意轻松恬淡,读来趣味横生,而我独对红泥小火炉,滋生出无限留恋。

     小时候,生活在乡村,每到冬季里,家家户户的屋子里,升起暖洋洋的火炉。那时的火炉搭建极简单,一般人家就用砖头砌成方形或圆形的炉子,上面盖上铁皮板,或者买来铁炉圈盖上。生活条件好些的人家,可以在铁匠铺里,打造出精致耐用的铁炉子,只是两者各有其利弊。砖头或黏土垒成的炉子,燃起来热得慢,但却持久保温。铁炉子倒是热得快,但是散热也快,保温性能不好,而泥土垒成的炉子更接地气,烧起来暖融融的。

那时烧炉子不用煤,柴草引燃后,就放几块劈好的松木柈子,松木易燃,袅袅升起的烟火中,可以嗅出淡淡的松香的味道。

冬季的夜晚是漫长的,而打发长夜的方式,就是一家人团团坐在火炉旁边,或是听老人们讲鬼怪故事,或是窜到别人家里听讲评书,也有的聚在一起玩纸牌,噼里啪啦的炉火,伴着热闹的欢笑,驱散了漫漫长夜的寂寞。

    每到炉火升起时,我就会抓一把玉米粒,放在铁皮盖上。不一会儿,受热膨胀的玉米粒,发出清脆的噼啪声,玉米粒爆成花,我忙不迭地伸手取下来,吹散热气就放进嘴里嚼起来,满口玉米香。更多的时候,是依偎在奶奶的身边,听奶奶讲故事,从前的从前,总有着许许多多讲也讲不完的故事,但所有的故事,都有一个最鲜明的主题,善良战胜邪恶,好人永远是幸福的。

有一年冬天,和爷爷去山里收购药材,因为天黑得早,加上大雪飞扬,结果爷爷迷路了,转了好长时间,也没能找到回家的路。夜色中远处是苍茫茫的,路两旁的树木则是黑漆漆的,偶尔会有惊飞的鸟儿,扑腾着翅膀飞走了。更让人胆战心惊的是,远处传来狼的嚎叫声,在寂静的雪夜里显得更加凄厉。拉车的小毛驴,吓得不肯前行,我坐在车上,也吓得快哭出来。

爷爷仔细打量周围,很快发现有人走过的足迹,顺着脚印,爷爷找到一间地窨子,地窨子就是在地下深挖几米长方形或者方形的地方建房子,在房顶搭上木架,铺上苇席子,再覆盖厚厚的茅草,里面就可以住人。那时住地窨子的,一般是放牧的牧民或者打猎者。

在微弱的煤油灯下,看清住在里面的是一位老人,他说自己是放牧的,虽然牛羊都已经圈进圈里了,但老人住习惯了地窨子,所以一直没有搬离。我和爷爷冻得瑟瑟发抖,那位老人急忙往地中央的炉子里添木头,不一会儿,炉火烧得旺旺的,老人先把铁锅架在火炉上熬粥,又从布口袋里掏出几个冻豆包,放在火炉边上烤起来。喝着小米粥,吃着粘豆包,风雪从头顶上扫过,而我们坐在热腾腾的火炉旁,被温暖包围着。

那一炉火,吐着红红的火苗,驱散了所有的寒冷,而善良的老人也如那炉火,深深镌刻于记忆里。

“谁家炉火热,茶烟起千朵,百草香不过,采药的竹簸......”经年之后,听著名音乐人刘珂矣以天籁之音唱《一袖云》,心在瞬间柔润如初,多少沧桑已走过,多少风雨都经过,心中依然难忘,记忆里那暖暖的热热的一炉火。

苍梧晚报:谁家炉火热

http://epaper.lyg01.net/cwwb/html/2015-12/12/content_159257.htm?div=-1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