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色》:梅待晚春,只为君开

标签:
谢谢编辑 |
分类: 历史杂谈 |
出身无法改变,人生可以逆转。酷爱读书的李因,不爱胭脂水粉,不喜描眉梳鬓,常常于西湖岸边捧书而读。家中无书遍借亲邻,案上无书写之物常“积苔为纸,”夜晚无烛可燃便“帷萤为灯。”
聪慧如李因,靠自学苦学,很快济身于浙江才女之列,只是家中贫穷,纵然标有才女之名,但为生计所累,不得已进入烟花之地,每日里涂脂抹粉迎来送往。
俗世虽不堪,但求洁身自好,琴棋书画无所不及的李因,卖艺不卖身,虽有浪荡子慕其名前来娉娶,李因却不肯应允。同行姐妹纷纷劝导,有人肯娶已是幸事,为何不应?李因轻轻叹息说:“凡夫俗子不解风情,纵嫁得有钱人,也是满腹才情付流水。我待有缘之人,共结连理,生死相依不离不弃。”
酷爱梅花的李因,性情也孤傲如梅,不与百花争艳,不与俗世同流。她在《咏梅诗》中写道:“一枝留待晚春开,”诗意清奇雅致脱俗,阐明自己品格如梅花,宁肯开在晚春恣意芬芳,也不肯随波逐流,误此生良缘。
崇祯元年,江南名士葛征奇得中进士,踏雪寻梅于西子湖畔。友人向其推荐才女李因,美貌不逊西施,才情不亚于谢女。葛征奇不以为然,直至读到那句“一枝留待晚春开”时,惊叹李因才情斐然,从而心生倾慕之意。
也许三生石上,姻缘早已镌刻,只待金风玉露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才貌俱佳的李因,令葛征奇倾心不已。两人吟诗唱和书信往来,柔情蜜意滋生于心,只是葛征奇家中已有妻室,无法给予李因一个名份。
爱一个人,是“执子之手,与子偕老”;是流年沧桑,与君共剪西窗烛;是花前月下,猜书赌茶趣味人生。李因并不在意身份之说,让葛征奇欣喜且欣慰。
那年,十七岁的浙江才女李因,终于嫁得如意郎。洞房花烛夜,红绡帐暖间,李因面色绯红轻吟:“梅待晚春,只为君开,”葛征奇温情款款吟出:“晚春梅花,艳冠群芳。”
生活如花,娇柔绽放。两人琴瑟和鸣,笙箫奏起。每日里,池塘泛舟赏荷花,竹林吹笛百鸟鸣。而月下,对酒当歌醉凡尘,起舞弄影似神仙。但李因非寻常女子,并没有过多沉溺于儿女情长。
风流才子葛征奇,不仅诗文俱佳,山水画也堪称一流,聪慧如李因,得夫传授进步极快。但李因并不满足,她想追求“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境界,于是萌生拜师学艺之念。
葛征奇并不迂腐,也想支持李因学习绘画,无奈世俗礼法,怎容一个妇道人家抛头露面拜师学艺。耐不得李因坚持,葛征奇为她求得著名画家陈淳为师。
李因珍惜学习机会,每天研墨绘画,从不偷懒懈怠。陈淳因材施教,让李因主攻花鸟绘画。
当李因的《菊石鸣禽图》问世,并赢得赞誉之时 ,流言也如影随形。许多无聊文人诟病,李因以妾侍葛征奇,是想借此攀高枝。葛征奇并不在意,反而深情写下两人生活情趣:“时于花之晨,月之夕,或岚色晴好,或雨声滴沥,则分阄角韵,甲乙铅黄,意思相合,便拍案叫绝,率以为娱。”
如梅傲霜天,不惧世人诋毁。李因提笔写下诗一首:“春风取次入天涯,雪勒疏枝未放花,酒色阄题寻燕垒,画廊倚杖看蜂衙。为怜野鹤闲调舞,漫拟新诗自煮茶。莫道洛尘悉客鬓,闭门清坐亦仙家。”诗句轻松活泼,透出无限温馨暖意。
亦如仙家的李因与葛征奇,诗画酒茶其乐融融,而李因的花鸟形神兼备,深得陈淳之真髓。时人赞赏其画“作水墨、花鸟,幽淡欲绝。”葛征奇也常常夸奖她:“花鸟我不如姬,山水姬不如我。”
平静如水的生活,却因葛征奇职务调动而起波澜。李因不忍夫君独自赴任执意相随,葛征奇爱惜于她,怕她饱受颠簸之苦而拒绝。最终,李因说服夫君同行。
曾经,窗前月下诗情画意;转瞬,千山万水路途迢迢。虽然坎坷难行,但李因在旅途之中,观赏沿途风景,与夫吟诗填词。两人相濡以沫,倒是别有一番恩爱。
时值明未清初,天下大乱。有一次过宿州,两人坐船途中,突遇乱兵抢劫,慌乱之中,葛征奇不惧危险保护李因,而李因却没有保护珍珠首饰,反而紧紧抱着诗稿不肯松手。葛征奇事后叹她为“诗痴,”两人患难之中彼此守护,可谓情比金坚。
葛征奇在外为官十五年,“溯太湖、涉黄河、泛齐水、渡金焦、达幽燕。”几乎遍及半个中国,而李因紧相随,迢迢路途之中,依然读书作文,研墨绘画,纵然骑在马背上,也与葛征奇互背诗书。
明崇祯十六年,葛征奇感念李因情深意长,多年颠沛流离与已相伴,便将李因所作诗词整理成《竹笑轩吟草》和《续竹笑轩吟草》诗集出版,诗集收录260多首作品,其中大部分为旅途之作,诗句浑然天成,词意清奇琦丽。
葛征奇不惧嘲笑,亲自为诗集作序:“清扬婉妩,如晨露初桐,又如微云疏雨,自成逸品,即老宿臣公不能相下。”
结束宦游生活,两人相守过着安稳生活。花前月下,弹琴吹箫;荷花塘里,与鸳戏水;画花画鸟,惟妙惟肖;吟诗联赋,妙不可言。饱经贫穷、颠簸以及离乱之苦的李因,以才情、智慧以及妙手丹青,将生活点染得色彩斑斓。
顺治二年,葛征奇“以义死,”李因失去依傍,生活渐渐变得困顿不堪。乱世之中举步维艰,但李因却淡然处之。
晚景凄凉的李因,虽然也曾悲哀写下“黄齑菜饭布衣裳,单被风寒冻欲僵”之窘态,但志向却如梅傲霜天,于际遇黯淡之中灿然绽放。昔年以梅花诗觅得佳缘,晚年的李因更加酷爱梅花,咏梅佳作迭出。《种梅》《题梅花》《惜落梅》等诗字字珠玑,清新淡雅。
李因常以梅自勉,即使“四壁萧然,不能举火,”依然收集整理出《竹笑轩三集》出版。晚辈杨鲁山在为诗集作跋时写道:“质素凝华,安富贵而不骄;冰雪贞操,当冷落而自若,且与梅花,比物见志。”如此,逆境之中更显志节高远。
疾风起,疏雨落,芭蕉飒飒惹愁绪;晓窗前,明镜里,发髻高绾如霜染。孤独如李因,听雨到天明,心有戚戚然,提笔写下“白发蓬松强自支,挑灯独坐苦吟诗。”诗意凄美,透着薄凉。
忆往昔,梅花开且落,百花争艳时。虽身陷烟花地,却玉映冰心洁,纵然沧桑历尽,谱就尘世良缘。
一代才女如李因,守得清标耐岁寒,梅待晚春为君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