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百姓生活》杂志:孝心激发出来的创意

(2012-09-05 18:26:56)
标签:

谢谢梁编

杂谈

分类: 感悟励志

拍摄于杭州----水乡乌镇《百姓生活》杂志:孝心激发出来的创意
                              孝心激发出来的创意

                                                  文/代连华

    西汉年间,有位叫丁缓的木匠,自幼家贫,与母亲相依为命。为养家糊口,丁缓常常走村串屯去干活,家中留下母亲独自生活。母亲年迈体弱,每到冬天,连生火取暖的简单活都做不了,怎样才能让母亲在寒冷的日子里不挨冻呢?

 

    有一天,丁缓临出门前,怕母亲冷,就把烧红的木炭放在铜盆里,端到炕上给母亲取暖,可只维持一小段时间,就火熄屋冷。丁缓很孝顺,一直在琢磨着怎样才能让炉火长久地保持热度,而又不需母亲动手。盯着半圆形的铜盆,突然间心有所动,他马上动手叮叮当当地干起来,几天后,一只香炉做了出来。

 

    这只香炉做工很精致,是由几个铜环相互套在一起,最里面是一个小香炉,炉体依靠自身重量控制,不论外层各环如何转动,炉体始终保持平衡状态而不被翻倒,因此,把它放在被褥里时,无论如何翻滚,炉内的炉火炉灰也不会撒出,也不会烧灼被褥。

 

    这就是当时最著名的“被中香炉”。此炉一出,引起当地百姓的喜爱,纷纷效仿做出来,孝顺家中的老人。

 

    春秋时期,鲁国有位木匠叫鲁班,每天都要出去做工,他的母亲就常常提着食盒给他送饭。因为居住地长年阴雨,母亲常常淋一身雨水出现在鲁班面前,令鲁班十分心疼。

 

    有一天,鲁班走到半路遇雨,他急忙躲进路边的凉亭里避雨。雨点落在亭子上,发出嘀嗒的声音,雨水顺着亭子角往下流,鲁班望着凉亭想,如果能有一个“活动的亭子”该多好呀,下雨能挡雨,无雨能遮阳,不用时可以收起来,随身携带,鲁班突然有了灵感。

 

    他回家后找来竹条,削得细细的,再把家里的绸布翻出来,依照亭子的形状做出一把伞来,这是世上最早的一把伞。母亲每天打着那把伞,给鲁班送饭,再也不用担心雨天挨淋了。

 

    创意来源于生活,只要用心观察,不经意间就会有所发明和创造。丁缓和鲁班,为孝顺母亲而苦思冥想,发明了香炉和雨伞,一片孝心激发出来的创意,造福了后人,也为后人的创新和改进奠定了基础。

 

《百姓生活》2012年第9期上半月刊总第141期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