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年终奖的池子有多大

标签:
82期基金年终奖资产管理熊市公司利润财经 |
分类: 封面故事 |
Funds' Bonus: How Big is The Pool?
基金:年终奖的池子有多大
导语:2012年,基金业新政不断,加入全领域财富管理战团的基金业,这一年的发展如何,从年终奖的行情也许可以管窥一二。
采访/撰文 马珊珊 编辑 俞燕 叶瑞莹 设计 宋丽丽
作为培养资产管理人才的“ 黄埔军校”,2012年公募基金业既有机遇也有挑战,当然不同的基金公司,喜忧不一。
年终奖在一定程度上是基金公司业绩的反映,像一面镜子,映射出不同的发展情况。
http://m1.magspace.cn/201301/20130128133934335424.jpg
年终奖“跳水”?
2012年基金业的资产管理规模高达2.87万亿元,同比增长21.46%。基金份额规模总数首次突破了3万亿大关,同比增长了33.49%。其中低风险产品全年管理规模首次突破1万亿元大关,增长超过110%。不过,总体来说,2012年基金公司是赚了规模、不赚钱。
熊市持续低迷,如今基金公司的利润水平和2007~2008年已经不可同日而语,与之相关联的奖金,下滑也成了必然趋势。从2012年的情况来看,无论是月薪还是年终奖,基金公司的从业者明显感觉就是到手的钱缩水了。有业内人士称,基金业全行业的收入下降比例超过20%。近期有报道称,嘉实基金和信达澳银基金年终奖均下降超50%。
一位基金公司人士表示,公司里基金经理级别的,排名业绩要进入前20~30名才会有年终奖。另一位基金业内人士则表示,自己所在的公司一般的部门今年不会有年终奖,因为“排名在后面”,市场部可能多多少少会有点,因为平时工资就不高,再不给点年终奖表示一下,“可能有人就会走”。据了解,泰信基金今年的年终奖就没有了,一批人随即跳槽而去。
“总体来说,行业是遇到了发展上的一些瓶颈,但是具体到我们个人的年终奖就真不知道了”,一位基金公司人士表示,“谁都想多一点,但是谁知道结果会怎么样呢?”
http://m1.magspace.cn/201301/20130128134002539463.jpg
年终奖怎么发?
不要以为只要在基金公司工作,就都是“高富帅”,不同部门之间的收入差距可能很悬殊。
根据惯例,基金公司奖金的多少主要和公司税后利润挂钩。通常而言,中大型基金公司会拿出10%~18%的税后利润用于激励,发放时间大致在第二年的3~4月份。不过有很多基金公司的年终奖是分批发放,当年发一部分,第二年再发剩下的部分。
从目前来看,行业内中型基金公司高管的收入在200万~500万元不等,中层约100万元,基金经理平均薪酬基本在150万元左右。以一家北京基金公司的薪酬体系为例,35%是日常工资,25%是年终奖,40%是超额奖金。
德圣基金研究中心首席分析师江赛春介绍,基金公司中、后台职能部门的奖金要看公司整体利润的情况,前台的投研部门,除了跟公司年终利润的分配总额有关外,还有一个基本的奖励系数。
“ 基金公司首先会确定一个奖金池子”,江赛春表示,公司根据自己的裁量权决定把池子里的奖金分配到具体不同的部门,然后不同的部门再根据部门内的考核分配。“ 如果公司想加大某一块业务的激励的话,分配到池子里的金额就会高一些。”
基金公司发放奖金一般遵循从上到下、从核心业务到后台支持部门的顺序,只要业绩和规模没有出现大幅滑坡,管理层的奖金一般都有保证。投研部门的薪酬和奖金则和业内排名有关,收入相差数倍,如果排名靠后的,甚至拿不到分文年终奖。
在2012年基金公司的利润普遍下降的情况下,奖金池子究竟会有多少拿出来当分配奖金,各个公司的差别也比较大。“这个取决于董事会和股东,因为最终是管理层和股东之间商量的结果。”江赛春表示,每一个公司情况不一样。
http://m1.magspace.cn/201301/20130128134127992653.jpg
基金公司不再“千人一面”
2012年,证监会发布了一系列基金新政,修订后的《证券投资基金法》也将于2013年6月1日正式实施,基金业正面临着机遇与“创新”的挑战。
基金产品实行备案制的政策,让基金产品的发行“一路绿灯”,很多分析人士认为,在备案制下,基金公司可以灵活根据市场调整发行策略,对基金行业是一大利好。但也有市场人士表示,产品通道越来越多,然而“发行难”的问题也会随之集中出现,在短时间内很难看到解决的希望。
基金业发展的另一大机遇是证监会放松对基金公司资产管理业务的管制,2012年11月1日起,基金管理公司可以设立子公司,投资于未通过证券交易所转让的股权、债券及其他财产权利以及证监会认可的其他资产,可以通过设立专项资产管理计划开展资产管理业务。普遍的看法是,该政策将使基金管理公司逐步向现代资产管理机构转型,基金公司不再“千人一面”。
上海一家新基金公司总经理曾对媒体表示,局限于二级市场投资是基金业自2008年以来发展停滞不前的主要原因,此次转而寻找差异化竞争的道路,子公司正好提供了一个新平台。在这一新平台上,所有公司都站在同一起跑线上,新公司有望实现“弯道超车”。富国基金总经理窦玉明曾在公开场合表示对这个行业的信心,“基金实际上是为最基层的老百姓服务的,走的是‘经济适用男’路线,私人银行、信托是为高净值人士服务的,走的是‘高帅富’路线”。
上述基金公司人士认为,子公司建立与否,和每家公司战略以及定位有关,成立子公司的前提是大家各有所长。
http://m1.magspace.cn/201301/20130128134121476776.jpg
子公司的利益纠葛
据了解,几家规模较大的基金公司提交子公司建立的申请步伐迟缓,原因既包含股东层面对“同业竞争”的顾虑,也有子公司未来可能引起利益纠葛的担忧。
上述基金从业人士透露,成立的子公司对人才肯定有吸引力,但基本上也是由作为母公司的基金公司的人运作,“像是两套班子、一套人马”。据透露,对于正处于筹备阶段的子公司,专户理财部门的人到子公司很简单,不需人事变动。“当然,有一些公司会招纳一些销售新人,专门做子公司。”
面对基金业的“创新”,大家不无困惑,“创新是无所不存在的”,以后的创新可能不只限于产品创新、营销创新、风险控制以及模式创新,“以前基金业受管制,现在从法律上面已给足了‘创新’的空间,但是否真正实现创新,就要看各自的想法和战略了。”
转型本身就是一件要摸索的事情,确实,没有谁就知道自己一定怎么做,基金公司老总不一定非常清楚。“只能说先试试。”江赛春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