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想“分家”

标签:
82期联想pc市场双品牌策略高端消费品牌财经 |
分类: 大公司 |
Lenovo Divides into Two Brands
联想“分家”
导语:联想似乎并不在乎是不是全球PC厂商第一这个头衔。它需要面对的现实更加残酷:全球PC市场的萎缩和这个行业低下的毛利率。于是,“分家”成为第一步。
采访/撰文/编辑 杨安琪 图片提供 Getty Images 设计 赵红娜
http://m1.magspace.cn/201301/20130128142413195669.jpg
联想打算重新经营自己。
1月5日,联想集团宣布了组织构架调整的具体内容:联想集团将划分为Lenovo业务集团和Think业务集团。原MIDH业务和IdeaPad业务合并成Lenovo业务集团,由刘军负责。Think集团业务将由Peter Hortensius负责。
“我们发现,作为一个产品品牌,Lenovo只在主流和低端领域有明显成效。而在高端产品市场,Think是我们最好的品牌资产,也是唯一可以在高端市场与苹果一争高下的品牌。”联想集团总裁杨元庆在一封内部邮件中如此解释分家原因。
实际上,早在2004年联想收购IBM的PC业务时,曾经明确过自己的双品牌策略。当时的说法是,两块牌子两套班子,品牌、供应链、研发等后端部门,渠道、销售、售后等前端部门均完全独立,互不干涉,尽力协同。
到了2006年,联想加大对Lenovo品牌的投入,保留Thinkpad,开始实施“去IBM化”,最终形成了由杨元庆领衔的“一套班子、一套人马”体系。
这种体系的确帮助了联想不少。过去几年,联想的营业额已经从140亿美元增长到上个财年的300亿美元。
但这时,联想面对的是一个无比残酷的PC产业现实:全球PC行业萎缩,联想PC毛利率一直不高。显然联想再也不想只赚“搬箱子”的辛苦钱了。
于是,Think品牌独立再次被杨元庆提出,这次联想又把假想敌当成了“苹果”。
刘军和Peter Hortensius
两个集团,领导者一中一洋,刘军和Pe t e rHortensius。
杨元庆具体解释称,Lenovo业务集团由刘军领军,致力于推进主流的消费和商用台式电脑、笔记本电脑和平板电脑的业务。此外,该集团将继续推进在MIDH产品组合上全方位的高速增长,特别是智能手机业务在中国的持续增长和全球拓展,以及在智能电视等新领域的投资。
至于Think业务集团,则由Peter Hortensius领军。该集团将推进高端的商用和消费业务,一方面继续巩固核心的全球商用业务(尤其是关系型业务)的领导地位,另一方面在台式电脑和笔记本电脑等领域14.8%联想智能手机份额从2011年三季度的1.7%提升到2012年三季度的14.8%。
http://m1.magspace.cn/201301/20130128142450164128.jpg
打造高端的消费品牌,要让Think在消费领域的品牌形象与它在商用领域一样备受推崇。
刘军一直被认为是联想下一代掌门人的最有利竞争者。作为联想的子弟兵,刘军从1993年便加入联想,曾经担任质控中心评测部工程师、微机事业部技术部评测处经理等职位。
2001年刘军任联想集团有限公司高级副总裁,主管消费IT业务,其间,他提出消费数码战略,改良1+1专卖店经营方针,建立新型分销零售体系。2005年刘军担任联想中国COO,全面负责联想中国业务,是新联想全球战略制定与业务整合的主要参与者,并首次以第三代接班人身份主持部分会议及接受媒体采访。
2011年是刘军的转折之年。这年联想成立移动互联和数字家庭业务集团(简称MIDH),刘军担任总裁。当时的情况是,PC颓势已经显现,智能移动终端成为所有大公司的未来,刘军的MIDH部门正是肩负着联想的未来。
在这一职位上,刘军做得不错。在刘军接手MIDH部门两年内,将联想智能手机份额从2011年三季度的1.7%做到2012年三季度的14.8%,成为中国市场第二大智能手机销售商。难怪有人说,刘军是联想集团内最能干的“自己人”。这也顺理成章地解释了刘军为何接手Lenovo集团。
Peter Hortensius的名字,就没有刘军在联想集团中那么响亮了。
Hortensius于2005年5月加入联想,担任全球产品开发高级副总裁,并于10月份被任命为联想笔记本电脑业务部门高级副总裁,负责ThinkPad、联想品牌笔记本电脑系列的业务以及产品开发。
加入联想之前,Hortensius曾在IBM任职长达17年,在联想于2005年对IBM的个人电脑业务部门进行收购的过程中,他是这一历史性交易的核心谈判团队成员之一。
http://m1.magspace.cn/201301/20130128142430570530.jpg
关于假想敌
联想总把苹果当做自己的假想敌。
从联想打算做智能手机的2010年起,董事局主席柳传志就立下与苹果“背水一战”的誓言。
现在看来,苹果的对手还是谷歌和三星。
如今,杨元庆再次把苹果当成了假想敌。“在高端产品市场,Think是我们最好的品牌资产,也是唯一可以在高端市场与苹果一争高下的品牌。”在内部邮件中杨元庆写到。
其实,苹果60%的利润来自iPhone,而不是Think所在的PC领域。美国科技博客Business Insider主编亨利·布洛吉特(Henry Blodget)撰文称,苹果几乎有三分之二的利润来自于iPhone,而Mac、iPod、苹果电视机顶盒及其他苹果产品所占比例很可能大约为30%。
不得不说,这是联想试图将Lenovo推向高端的一次试错结果:Lenovo还不够高端,我们曾经尝试在成熟市场推广Lenovo品牌,但我们发现,作为一个产品品牌,Lenovo只在主流和低端领域有明显成效。
实际上,自2004年联想收购IBM PC业务以来,联想整已经发生多次调整。
2004年联想收购IBMPC业务时,奉行双品牌策略;而后一年,联想保留Thinkpad,开始实施“去IBM化”;2009年柳传志回归联想任董事长,杨元庆转任CEO;2010年联想划分新兴和成熟市场;联想2 011年成立MIDH集团,刘军被寄予厚望,进军移动互联网;2012年兰奇加盟,组织架构大变,分为四个大区。
“我们要充分发挥这两个品牌在各自细分市场上的潜能,在最大限度上实现各自的价值。我们要清晰化和简单化我们的品牌策略,让市场更清楚地理解Lenovo和Think这两个产品品牌各自的定位,由此更好地服务于业务的拓展。”杨元庆认为目前的联想集团已经有足够的规模和资源,让Lenovo和Think这两大业务各自发展。
值得注意的是,在杨元庆PC 的发展策略之下,Lenovo的产品线已经远远超过传统PC的界限,既有智能手机,也有争夺客厅市场的智能电视,而Think业务至今专注在PC和服务器上。
按照这种逻辑,未来我们会看到Think品牌的平板电脑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