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瓷器也会讲故事

(2012-10-18 16:39:17)
标签:

68期

瓷器

陶瓷之路

国际化

中国传统文化价值

财经

China and china 瓷器也会讲故事

 

导语:中西方瓷器交流的一大根基在于,唐朝先进的造船航海技术和政府对海外贸易的开放态度,这种开放包容的大国态度使唐朝成为中国乃至世界历史上一个不平凡的时代。

 

撰文 李文漪 编辑 俞燕 马珊珊 设计 赵红娜

 

  前几天去中国国家博物馆参观了“瓷之韵——大英博物馆、英国维多利亚与艾伯特博物馆的瓷器精品展”,148件精美瓷器述说了一段鲜为人知的瓷器贸易史。

  瓷器是当时的中国送给欧洲的最高雅的礼物,“白如玉、明如镜、薄如纸、声如磬”,很多西方人通过瓷器上的人物、自然景物、风情习俗了解了中国,并以中国的英文名称命名这个礼物:china。

  中国瓷器大规模传入欧洲,始于唐代中后期的“陶瓷之路”。瓷器很快成为欧洲贵族和富人的宠儿,成为财富和权利的象征。17~18世纪,欧洲对中国瓷器的需求达到顶峰,外销瓷和荷兰东印度公司应运而生。东印度公司为欧洲富有阶层定制、购买和运输中国瓷器,西方顾客则提供画稿或图样,选择西方文化的传统符号在中国加工,例如古希腊传说中的图案、欧洲人物像或贵族家庭的族徽等。外销瓷上外国装饰艺术的出现,成为中国瓷器文化中独具异国情调的一支奇葩。

  如果外销瓷是“会说英文”的中国瓷器,那么德国梅森制瓷厂的建立,则标志着“会说中文”的欧洲仿制瓷的兴起。1710年左右,一位德国炼丹术士发现了陶器原料的特性和中国陶工的烧瓷流程,建立了梅森制瓷厂。

  早期的仿制瓷生动地诠释了被仿对象与仿品之间微妙而活泼的联系。英国伍斯特瓷器工厂对中国瓷器的造型和纹饰进行了改造,将其与日本、欧洲的元素混合在一起,形成“中西合璧”的风格。比如,这些瓷器上常用梅花、瓷瓶、卷轴等中式纹饰题材,而花样雕饰和粉彩描金则是欧洲样式。

  随着瓷器贸易的繁荣,中国瓷器也逐渐受到西方风格的影响,通过贸易,两者互相模仿、教学相长。

  瓷器贸易带来了中西文化的交流与碰撞,技术的革新与推进以及商业的兴盛与繁荣。中西方瓷器交流的一大根基在于,唐朝先进的造船航海技术和政府对海外贸易的开放态度,这种开放包容的大国态度使唐朝成为中国乃至世界历史上一个不平凡的时代。

  2000年中国加入WTO后引入了西方的技术、市场的竞争,中国潜在增长率和劳动生产率得到大力提升,为开放自由的贸易带来了增长与繁荣。不过,硬币有双面,一味地主张国际化,不如更加充分地挖掘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要成为真正的大国,不仅要有强大的经济实力、军事实力,拥有全球认可与尊重的文化和价值观,更是不可或缺的重要基础。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