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太保:未雨绸缪增资忙

标签:
65/66期中国太保h股上市高盛 |
分类: 理财 |
CPIC: Come on, Shareholders!
导语:“暂不融资”言犹在耳,中国太保一纸公告宣布向三家主权基金股东定向增发104亿港元巨资。
采访/撰文/编辑 俞燕 图片提供 CFP 设计 宋丽丽
这是一次最神秘、最低调的引资。在9月9日晚发布公告之前,连新闻嗅觉最灵敏的媒体,都未曾听到一丝风声。
在当晚发布的公告中,中国太平洋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下称“中国太保”,601601.SH,2601.HK)宣称,拟向新加坡政府投资公司、挪威银行和阿布扎比投资局三家主权基金增发H股4.62亿股,募资规模高达103.95亿港元(约合85亿元人民币)。
不差钱儿,融资为哪般
其实中国太保不差钱儿。
中国太保8月发布的中报显示,上半年中国太保的偿付能力充足。太保集团及其旗下寿险和财险的偿付能力充足率分别为271%、18 3%和194%,远高于中国保监会要求的150%,资本金压力较小。此前,中国太保寿险已获准发行不超过75亿元的次级债,其偿付能力充足率年底时将提升逾300%。
新出炉的公告宣布了增资计划:拟以22.5港元/股,非公开发行4.62亿H股,在已发H股中占比约20%,募集资金约103.95亿港元(折合85亿元人民币)。配售价为中国太保H股30天平均收市价折让7.9%、9月6日收市价折让2.6%。发行时间为2013年1月7日前,最迟为当年5月11日。认购无限售条件。
此次配售的参与者是三家主权基金:新加坡政府投资公司、挪威银行和阿布扎比投资局,认购股数分别为2.41亿股、1.66亿股和5516万股。配售完成后,三家股东持有中国太保H股的占比,将由此前的2.3%、2.86%和0.91%分别增至10.61%、8.35%和2.75%,其中,新加坡政府投资公司一跃成为中国太保的第一大外资股东。
对于此次增发的目的,中国太保在公告中称,募资将全部用于充实资本金,以支持公司业务发展。据了解,中国太保将参与税延型养老保险试点,同时将与其股东安联集团筹建健康险公司。不过,目前中国太保没有收购兼并的计划,未来仍将专注保险主业。
中国太保资本相对雄厚,业务亦稳健增长,而且中国太保董事长高国富曾在今年一季报发布会上表示“暂无融资计划”,因此,中国太保的增发之举,令市场大呼意外。高盛报告指出,希望中国太保管理层能表明配股目的并提供详细的资本使用计划。美银美林亦表示,中国太保此次配股令市场感到意外,因为投资者仅预计其股东美国凯雷投资集团(下称“凯雷集团”)所持的股份会有变化:其所持2亿股将于10月20日解禁。
中银国际则认为,目前太保偿付能力充足率在保险股中最高,其资本压力较小,再融资的需求并不迫切,正常情况下,在2014年之前,中国太保的偿付能力充足率完全可以达标。虽然有未雨绸缪的考虑,但也反映出中国太保对未来资本市场的走势较悲观,可能希望“提前储备资本”。
不过,国泰君安分析师彭玉龙认为,中国太保的业务增长确实需要资本支持。对于即将开展的税收递延型养老保险,资本实力较强的公司将会处于比较有利的地位。此外,如果资本市场持续低迷,投资资产公允价值的损失,将会对中国太保的偿付能力产生负面影响。
高盛报告分析认为,中国太保此次配股,将使其2012年每股内含价值和每股净资产分别提升1.1%和4.0%,但会摊薄每股盈利5.1%,偿付能力将升至307%,增加28个百分点。
此次参与增发的三家股东均为长期机构投资者,诸分析师认为,这将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太保提前进行融资对市场的冲击。
中银国际测算,此次增发后,中国太保2012年和2013年的偿付能力充足率约为294%和262%,处于较高水平。考虑到未来两年保险业的保费增长仍存在压力,“如何提高资本使用效率”,将是中国太保需要解决的问题。
中金公司分析师唐圣波则指出,由于此次定向增发没有锁定期,将使得中国太保的股价在凯雷集团减持后可能再次面临类似的压力。
那些年,和洋股东牵手的事儿
在中国太保的股东名单上,向来都不乏“洋股东”。
2 0 0 5 年底,凯雷集团斥资4 .1亿美元(约合33亿元人民币)收购中国太保寿险25%的股权,成为当年外资牵手中国保险公司的一段佳话。2 0 0 9 年1 2月中国太保H股上市时,德国安联集团斥资1.5亿美元入股,成为其中投资规模最大的一家。
不过,凯雷集团对中国太保显然没有长远打算,自中国太保上市后,便不断减持其股票。去年1月,凯雷集团以每股3 3. 2 8~3 3.4 5 港元出售所持的4.152亿股,其中1.98亿股出售给安联集团,1.4 4 亿股由美国共同基金公司Fa i rholmeCapital接手。
这两位接盘者都表示将长线投资中国太保。根据中国太保和安联集团达成的非约束性合作意向,双方将在资产管理、养老金业务以及产品开发等领域内开展合作。
对于此次参与定向增发的三家“洋股东”,中国太保官方表示,三家机构均是全球领先的高质量主权基金和长线基金,在近年来亚洲金融企业的发行中,拥有如此高质量、大规模的投资者组合很少见。此次加盟,将有利于丰富中国太保的股东构成、优化股东结构、持续优化公司治理,对于“提升国际化视野具有重要意义”。
高盛的算盘
这次“闪电”行动的背后推手,市场并不陌生:高盛(亚洲)有限责任公司(下称“高盛”),是这次交易的独家财务顾问。
有媒体称,中国太保的三家“ 洋股东”,其实本来是高盛拟向正在筹划IPO的中国人保引入的基石投资者。2 010 年农行上市时,高盛便为其引入了阿布扎比投资局和新加坡政府投资公司。
本月底,中国人保的H股挂牌有效期将届满,但IPO事宜却一再延迟,“时间窗口”开了关、关了开,其“冲而不刺”的状态已让高盛以及一批机构投资者颇感无奈。据一位知情人士透露,中国人保原定“A H”股的计划已生变,而改为H股先行上市,不过从目前香港市场机构投资者的反应来看,对其估值水平已低于此前估算的发行价7.40港元,如果年内能够实现H股上市,其筹资规模将大打折扣。
市场估算,高盛为中国太保增资穿针引线,将获得一笔不菲的承销收入。如以香港市场以及高盛以往的交易费率的平均标准测算,高盛此单将斩获至少8500万元人民币的承销收入,在当前投行业务清淡的行情下,这笔收入已足以让其他投行眼红。
券商观点
国泰君安:维持“增持”评级
增发将增加公司净资产85亿元,摊薄后每股净资产10.08元;新业务价值很难随资本增加而立即增加,因而短期内会摊薄每股新业务价值。内含价值增厚与新业务价值稀释对估值的影响基本相当。
国信证券:维持“谨慎推荐”评级
较高的资本实力有助于业务增长,但过高的偿付能力充足率削弱了资本回报率,预计未来3年公司净资产收益率将维持在10%左右。目前公司估值处于合理区域。
申银万国:维持“增持”评级
偿付能力充足,低估值提供安全边际。受定向增发影响,公司合理价值由25.7元/股小幅下调至25.3元/股。
安信证券:维持“增持-A”评级
公司资本状况相对较好,这次定向增发超出市场预期。这次增发对现有股东有轻微摊薄,维持26元的目标价。
中金公司:维持“推荐”评级
下半年公司业务增长难有惊喜,H股二级市场面临持续减持压力,短期内公司股价表现将较平淡。
中银国际:维持“买入-A”评级和“持有-H”评级不变
偿付能力充足率更充裕的同时,要考虑如何提高资本使用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