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风骤雨“没顶”灾,保险买单减损失
(2012-08-06 14:28:12)
标签:
57期7·21保险人保财保财经杂谈 |
分类: 理财 |
引言:
一场暴风雨,不仅考验了城市的下水道,还考验了你的保险意识。你是否为自己、家人和财产提供了足够的保障么?
7月21日,一场突如其来的60年未遇的特强暴雨,让北京顿成泽国,很多人的生活甚至人生由此改变。作为保险标的的生命和财产,在灾害面前显得那么脆弱,如何尽可能地得到补偿、减少损失?
采访/撰文/编辑
俞燕
报案救援急
“721”房山山洪暴发,成为重灾区,很多人葬身洪流,财产水卷一空。骤雨稍歇,保险公司的报案电话铃声绵绵不休。
根据规定,寿险、个人意外伤害险、个人意外医疗险等产品的保险责任,均包含有洪灾受损责任,保险客户购买寿险、意外险在洪灾中身故或受伤,均可依照保险合同规定获得保险公司相应赔偿。
截至24日,在京人身险公司共接报案19起,其中涉及14人死亡、2人失踪、2人受伤,已确认赔付的保额193.6万元。据了解,中国人寿目前确认4名客户死亡、2名失踪。平安人寿有5名客户身故、2名失踪、1名死因待查,已向5名身故者理赔77.9万余元。太平人寿为一位遇难的4岁客户预付赔款1.5万元。泰康人寿已确认2名客户受伤住院。
在这场大灾中,财产损失的规模要大得多。截至25日, 在京各财险公司估损金额达5亿元,其中车险约2.2亿元、财险约 2亿元,种养两业约7180.9万元。据了解,财险业老大人保财险的预计报损额最高,约1.40亿元,目前北京分公司已支付了2000多万赔款,其中向受灾客户东来顺集团支付了紧急预付赔款150万元;平安产险预估损失金额约7000万元;国寿财险车险损失约1600万元,非车险损失约1000万元;大地保险预估损失超过300万元。
在积极开展查勘理赔的同时,人保财险还向北京市捐赠救灾款100万元。平安产险则紧急抽调42辆救援车入京,使北京地区的救援能力提升了近一成,还提供免费道路救援1867次。
被遗忘的涉水险
对于很多路途突遇深水区的人来说,遭受的最大财产损失来自正在开的车,除了被水冲走的,更多的是因车内进水致使发动机毁损。
当事故车被牵引至修理厂后,很多车主发现,已投保了全险的爱车,却不在此次理赔之列。原因在于,没有投保发动机涉水险。暴雨过后,涉水险这一生僻险种,经由微博传播,突然变得广为人知。
太保产险表示,车损险对于车辆涉水、被水淹没排气管后重启发动机造成的损失不予理赔,如果行驶的地区为降雨频繁的区域,为了确保车辆被水浸泡导致损坏等风险得到赔偿,建议投保涉水损失险。
发动机涉水损失险,是车主专门对车辆发动机购买的一种附加财产险,投保的车辆在涉水路段行驶或被水淹没后导致的发动机损坏可获赔。
据了解,不同保险公司的涉水险规定各有不同,以三大产险公司为例,人保和太保规定,被保险机动车在积水路面涉水行驶或在水中启动导致发动机损伤时,可予赔偿。平安则规定因遭水淹或因涉水行驶造成发动机损坏的,保险人在出险当时的保险车辆实际价值范围内赔偿发动机的修复费用。但二次启动致发动机损伤不赔偿。
换言之,发动机是否受损是涉水险赔付的关键点,而是否存在“二次点火”,是成为该险种最易惹争议的地方。在一些保险公司看来,车辆二次点火后造成的损坏不是因涉水造成,而是由于驾驶员操作不当造成的,因此不在理赔之列。
阳光产险提醒,当积水深度超过20厘米时,建议不要涉水行驶,应绕道或熄火后挂空挡用人力将其推出积水区。
北京保监局提示广大车主,因本次暴雨造成出险车辆较多,救援公司不能保证及时施救,在无法及时查勘现场并施救时,经保险公司同意,车主可用手机或相机拍下车辆受损的现场照片,然后直接与修理厂联系。
抽文:
暴雨过后,涉水险这一生僻险种,经由微博传播,突然变得广为人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