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消失的纸币

(2012-05-23 15:24:40)
标签:

杂谈

编者按:当通行百年的金本位制随着一战的结束而瓦解,由各国央行发行的纸币由此登上历史的舞台,我们就知道,货币随着材料和科技的发展,在不断进化。现在,更新的科技让随时随地的支付跨越了时间和空间上的障碍。纸币,这种曾经重要的支付媒介,是否终有一天会重蹈黄金的覆辙会,被电子货币彻底取代?

 

采访/撰文 周乐 Sam 编辑 杨安琪

导语:“第三方支付速度是每年100%的增长,一万亿已经过了。这些事原来是银行的事,所以马云跟我很趾高气扬。”——马蔚华

 

先来听个故事。

 

1949年,有一次纽约曼哈顿商人麦克纳马拉(McNamara)和他的律师布鲁明代尔(Bloomingdale)在一家餐厅吃午餐,宴会结束后,他送走朋友,转身叫来服务员结账,但是他翻遍了衣服所有的口袋,也没找到皮夹。面对服务员质疑的眼神,他满脸通红、尴尬万分,无奈之下,只有给妻子打电话,让她赶紧送钱过来。一个思考在麦克纳马拉脑海中随即产生:有什么办法能解决没带钱包的尴尬?

 

接下来的1950年,这个叫麦克纳马拉的人联合他的朋友施耐德在纽约创立了“大来俱乐部”(Diners Club)。大来俱乐部为会员们提供一种能够证明身份和支付能力的卡片,会员凭卡片可以记账消费。这种会员卡被业界普遍认为是现在信用卡的鼻祖。于是,纸币便用的越来越少了。

 

现金去了哪里?

瑞典,这个曾经欧洲最早开始使用纸币的国家,正在使“去现金化”成为现实。根据世界央行的联盟组织国际结算银行(Bank for InternationalSettlement)统计,现金在瑞典经济中所占比例仅为3%,欧元区平均为9%,美国为7%。

 

瑞典20世纪70年代超级流行组合ABBA成员、支持无现金世界的比约恩奥瓦尔斯(BjornUlvaeus)说:“我不明白我们为何还要印制纸币。”就连瑞典南部卡尔古斯塔夫教堂(Carl GustafChurch)都已经安装了读卡器,可以让做礼拜者更方便地捐赠。

 

从1952年,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富兰克林国民银行作为金融机构首先发行银行信用卡开始,各式各样的银行卡就成为了人们日常生活的总要组成部分。然后的故事你都知道了,伴随着越来越多的银行加入,全世界都用上了信用卡。

 

现在你基本可以避免了出门不用担心没带纸币的尴尬:只要有一张银行卡,只要你不去路边摊买东西,商家都可以接受刷卡消费。根据中国银行业协会发布的《2011年中国信用卡产业发展蓝皮书》(下称“蓝皮书”)显示,2011年,我国信用卡交易金额7.56万亿元,现在我国累计发卡2.85亿张,交易金额达7.56万亿元。

 

但这一切,都仅仅只是开始。

 

未来的支付

科技可以满足人无限的想象力,没错,科技也能满足人无限的支付欲望。

 

如果信用卡兴起是让纸币消失的基础条件,那么新技术的发展,让纸币变得更不重要了。科技公司们首先决定把钱包的功能赋予你能随身携带的数码产品上,比如手机。

 

2000年,硬件巨头索尼和飞利浦共同研发了NFC技术。2004年诺基亚加入其中,并和索尼、飞利浦共同组建共同发起 NFC 论坛,开始推广 NFC 技术的商业应用。现在,NFC技术已经被业界认可成为移动支付的重要手段。

 

还有科技世界中的重要力量——互联网公司。谷歌作为互联网公司中最成功的公司之一,把推进移动支付当做了它必须做的事情。谷歌钱包使用的就是NFC技术。通过在智能手机和收费终端内植入的NFC芯片完成信用卡信息、折扣券代码等数据交换。谷歌钱包甚至希望将来可以将驾照、医疗保险卡等各种信息都集中在智能手机内。

 

Twitter创始人Jack Dorsey创办的另一家公司square正在试图让支付变得更具魔力。“支付是另外一种交流形式,但它从未获得应有的待遇,从没有人设计过,也没有人感受到这种魔力。” 应该说,square正在做一件重塑商业规则的事情:消费者可以通过 square公司推出的方形手机外接设备付款,而商家也可以通过square提供的数据分析用户消费习惯。

 

互联网or银行?

中国的银行家们显然感受到了科技公司带来的威胁。“第三方支付速度是每年100%的增长,一万亿已经过了。这些事原来是银行的事,所以马云跟我很趾高气扬。”招商银行行长马蔚华在金融博物馆的一次读书会上说。

 

在马蔚华看来,现在银行的压力来自于互联网:社交网络可以让信息充分分流;搜索引擎可以把信息中资金需求方和供给方进行有序的搜索、排列;移动支付可以完成支付过程。这几个部分完成了资金从需求到供给的过程,而且成本是零。“我觉得网络的发展 ,再过二十年银行就被替代了,这才是危机感。”

 

马蔚华的担忧不无道理,庞大的第三方支付公司甚至形成了自己的不同门派。拉卡拉创始人孙陶然把第三方支付分为三个派别:刷卡派、绑定派和账户派。刷卡派是通过硬件完成交易过程;绑定派是需要银行卡与用户账户绑定使用;账户派则是类似于支付宝的中间账户提供商。

 

事实上,银行也早就对移动互联网引起的技术变革有清醒的认识。数家银行早在十年前就开始推出自己的移动银行。但一来受制于技术发展,二来银行存在天然的渠道优势,所以移动终端上的用户体验一直做得乏善可陈。

 

但这一趋势如今已不可逆转。“我觉得很有意思,你看我们现在苹果手机全球销量突破一亿台。几乎每个人的生活,除了工作和睡觉之外,很多生活内容都在苹果手机的截面上。如果银行进入苹果手机的界面,会使千千万万人有机会用你的银行。”马蔚华认为,这是一个巨大的机会。

 

在他看来,对银行来说如何把移动的工具和网络支付连接起来,已经不成问题,安全也不成问题。银行希望更多的用户来接受这种网上银行,这是银行一个非常重要的市场,也是银行倾注全力应该开拓的市场。

 

不过新技术的兴起可能带来新的风险。中国银行业协会银行卡委员会主任、民生银行副行长邢本秀就表示,无卡支付等创新业务给信用卡产业带来挑战。银行作为发卡方与非金融支付机构进行无卡支付业务合作,无法对其交易辨识具体的商户和商户类型,不利于实施交易监控和欺诈侦测。

 

银行业界普遍认为,快速发展的互联网支付行业存在系统风险、信息泄漏风险、交易欺诈风险和经营风险等问题。蓝皮书建议,切实加强对非金融支付企业的监管,规范互联网支付行业的发展。

“互联网支付定价缺少统一规则。”蓝皮书指出,近年来信用卡通过非金融支付机构转接支付模式下的价格体系还未形成。由于缺乏有效的政府价格指导,使大量非金融支付机构的收单业务定价游离于监管之外。

 

互联网支付业务尚缺乏统一的行业标准。蓝皮书建议,由主管部门牵头制定互联网支付定价及收益分配标准,尽快出台相关政策法规,对现有线上收单业务进行规范。

 

“如果有一种力量能够让消费者抛弃纸币,为什么不这么做呢?”孙陶然对《东方壹周》the week说道。显然,推动纸币消失的力量正在变得越来越多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