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广州市开门立法遇冷的原因分析及解决思路

(2013-10-13 11:00:44)
标签:

广州市立法

立法遇冷

法律事务

法律最前线

分类: 法律

广州市开门立法遇冷的原因分析及解决思路

2013-10-13

 

导读】:近日,南都记者统计发现,3年多来,广东省人大网立法专网对24项条例30份征求意见稿公开向社会公众征求意见,其中“0”意见的8份,约占总量的26 .7%,发表意见人数只有1人的20条,最多的也只有2人在线提交意见。不单是鲜有老百姓问津,省人大法委称,即使走出去上门请代表发表意见也请不来,每一次法规征求意见稿都发电邮给947名代表,每次收到的反馈仅有1%

              目前,同样的现象在我国许多地方都存在着。那么,为何本来关系国计民生的立法,在民主意识不断提高的当下中国竟然频频“遇冷”,我试着从人性和制度缺陷的角度去分析:

 

人之本性】:自私、惰性、社会性、利益性;

 

分析一】:公众参与公共事务的热情,与切身利益呈现正相关。如《广东省反走私综合治理条例》这种法规,社会牵涉面狭窄,与普通公众关系不大,难以激发他们参与讨论的热情。而像《广东省车辆通行费年票制管理办法(送审稿)》开门立法收到的征求意见稿就高达上千条。从该现象得知,并不是开门立法就必然遇冷,所立之法无关或无碍公民切身利益才是导致开门立法的真正原因;这是我所理解的人性的自私本性决定的;

 

分析二】:公民参与公共事务的热情,与其具备的知识水平和社会政治地位成正比例关系。就举一个最为简单的不太全面的例子,在我的家乡——高州农村,每次假期回家,我常常和老乡们喝茶聊天,但是他们从不谈论立法,多数内容是农业生产和人际关系等。这就是人的社会性的最直接的体现,在他成长的历程中,他被社会塑造成一类人,成为社会的一份子,但多数中国人目前还是处于法制知识的低端,属于法制意识比较薄弱和立法能力比较低下的一类人,因此,参与专业性较强的法律制定、条文理解活动对于这类人而言自然就会很吃力。而相反,开门立法需要更多人参与,故遇冷。

 

分析三】人本来就是懒惰的,喜欢简单的,而恰恰相反,立法活动是严肃的、严谨的和复杂的。虽说立法部门做到了开门立法,但是民众发表意见的途径太过狭窄,相关的服务没有跟进到位。很多人没有机会上网,甚至如分析二中的我的父老乡亲们可是不会上网的。即便上网者也很少会关顾有关的官方网站,因此,仅通过官网征求立法意见,不是真正的“开门立法”。

 

分析四】:制度上来看,我国虽然实行了看似非常科学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但是该制度也存在着其不合理的地方。开门立法遇到人大代表的漠视,原因很简单,因为人大代表都是兼职,说实话,除了极少数代表,绝大多数人真的很难分心去兼顾更多的代表工作,即便有,很多也是跟本职、本行业的工作有关。你也很难说代表素质不高或不称职,这的确是体制决定了的,怪不得代表。

 

总结】:综上所述,开门立法遇冷是必然的,主要原因可以归纳为开门立法没有做到以人为本,从人性出发,没有替开门立法找到一种好的推进方式。

 

解决思路】

(1)       提供多种形式的参与立法的途径和方法,还要尽可能简便容易为公民所接受和使用;

(2)       立法要以人为本,不能盲目立法,要就与人民生活息息相关的问题提供立法议案,如最典型的就是食品安全问题层出不穷,居然连一部《食品安全管理条例》都没有。因此,立法案的好坏和有用性也决定了民众参与度的高低;

(3)       人大代表制度上的缺陷无法通过改变制度的途径去解决,只能通过提高人大代表法制意识和立法水平的手段去弥补。也就是我国在公民民主意识和普法教育的工作开展上需要下放重心,立足基层,突出高校教育,做到人人知法、人人懂法,这样才能提高全民的参与立法之兴趣,提高民众的政治参与度,更好地推进我国法制事业的建设和发展,根治开门立法“遇冷”这一难题。

 

2013-10-13整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