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志摩的唏嘘爱情与辉煌文学——读《徐志摩诗传》有感
(2013-10-19 22:32:02)
标签:
徐志摩历史评论哲学感悟 |
分类: 读书 |
徐志摩的唏嘘爱情与辉煌文学——读《徐志摩诗传》有感
2013-10-19
我对徐志摩的了解是源自黄亚妮的《徐志摩诗传》,那是一本试图通过“诗说”形式解读徐志摩一生的还不赖的书。
沿着志摩的人生轨迹,伴着他对文学的热爱和对爱情的向往,我开始了徐志摩的唏嘘爱情与辉煌文学的深入探索,希望在黄老师的笔下找寻到一些些关于爱情与文学的不一样的感悟。
徐志摩的一生很短,只有三十五载光阴。但是他的一生却很不同寻常人。他的一生有三个女人,其中为之深爱的只有林徽因和陆小曼二人,其中与林徽因的爱情之路又因为年龄的差距和各自对于爱情的理解差异而无法延续;而对于和陆小曼的爱情,竟因为彼此婚后的生活作风迥异而平添了彼此的压力和埋下了日后凄惨结局的伏笔。
徐志摩的第一任妻子张幼仪的存在只是徐为完成其作为长子义务而为之。纵观全局,在爱情里,徐志摩是极不理性的。然而,也正是因为徐志摩对追寻自我真爱的激情与狂热才有了无限的灵感——间接缔造了他在中国诗坛上的不朽地位!
相信看过叔本华的《得与失的智慧》的朋友都能理解,人生之中,或许有些事情的出现是因为其他事情的结束,就像婚姻关系的消灭是随着离婚协议书的签订而产生的。徐志摩在中国诗歌创作的伟大地位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说是得益于他唏嘘爱情的全部。
徐志摩留给我的第一印象是聪明。他自小接受名师的书塾教育,后来又进了北大,继而到美国、英国等地深造,精通多国语言,文学功底极其扎实。这也是他能够担当起中国现代诗歌奠基人的重担之缘。
徐志摩的一生,几乎都在与名家(或者说是知识分子)为伴,这是他值得庆幸的一个地方。徐志摩师承梁启超,当然,或许正是因为林徽因后来和梁启超之子梁思成修得姻缘的原因,导致了梁启超对爱徒徐志摩的不满。但是这些我们都很难再去考证。
徐志摩曾有强烈愿望拜罗素为师,足见徐对于高知识、真理的追求之渴。而在他的努力之下,他也确实和罗素有过许多深入的交流和探讨。在徐追随林徽因回国之后,徐志摩才真正开启了他创造新诗的旅程。
在胡适、闻一多、梁启超和朱湘等大家的支持下,徐志摩先后参与并主要负责泰戈尔访华之旅安排、组建“新月社”、编《晨报副镌》、辟《诗镌》专栏、倡导国剧……徐不仅仅在文学上体现出了惊人的才华,而且在组织和领导方面也展现了过人的才能。
像文学的灵感来源于生活一样,诗歌的灵感也来源于生活。正是徐志摩丰富的人生阅历和生活经历带给他源源不断的诗的灵感,使他在诗歌文学道路上越走越远,越走越深,直到顶峰。
但观其一生,徐是属于不爱江山爱美人的一类。简从其与张幼仪离婚后便连忙追寻林徽因去,得知林家已经回国后,又放弃即将到手的博士学位而跟随林回国可知。当然,人各有其追求,我们无法带着有色眼光去评判别人的生活,毕竟这一切在徐看来是幸福的和满足的。
只是想说,人的一生可以无比精彩,也可能无比凄惨,但总有它的原因。你无法预见自己的未来,你只能追求属于你的今天。
2013-10-19于广东警官学院图书馆三楼阅览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