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时期呼唤创新型教师
文/神龙跨三江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着力提高教育质量,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可见,站在历史的潮头,我们毋庸置疑:二十一世纪是创新的世纪,二十一世纪的教育是创新的教育,这种创新的教育热切呼唤创新型教师。教师是教育的实践者,教师的素质、教师的品质是决定教育成功的重要因素。所以,只有教师具有创造性,才能培养出具有创新精神的学生,才能适应飞速发展的时代,新期呼唤创新型教师。那么创新型教师的特征是什么呢?

教学的独创性。教师的使命是教书育人,而育人的前提是正已,教师的人格魅力是巨大的,影响也深远的。因此,创新型教师首先应是合格的教师,热爱自己所从事的事业,热爱自己的学生,具有高尚的师德水准。
教学是一门艺术又是一门科学,需要教师既有渊博的学科专业知识,又有广阔的知识视野,还要有一定的教育理论修养。在扎实的教学基本功基础上,使自己的教学艺术具有独创性。要做到这一点,需认真研究学科教学大纲、教材,更要认真研究学生的身心特点,找准适合学生的教学切入点和方法,才能使师生间形成正反馈的情感流,才能促进教学效果达到高质高效。

教学的科研性。教育科研是有目的、有计划、连续的探索活动。教育科研不能只是走别人走过的路,重复别人研究过的研究,复述前人已经解决的问题,而是应该在前人成就的基础上,进入前人没有进入或没有完全征服的领域,解决前人没有解决或者没全部解决的问题。教研与科研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教研是教学研究的简称,科研是科学研究的简称,二者既有区别,又有联系。教研的目的是要探索新时期教育规律、教育模式、教育方法,是科研的前提与基础;科研应围绕教研紧迫需要解决的难题作为科研重点的课题,通过重点课题的研究来推动教研难点问题的解决。因此,教师的教学与科研融为一体,能够更好地探索教育规律,提高教育教学效益,推进教育改革与发展,有助于教师的决策科学化,有利于提高教师自身素质。

认识的新颖性。教师的教育理念直接影响着教育的效果。如果教师观念陈旧,认识问题过于传统,则不利于创新,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所以,教师在认识问题上一定要具有新颖性、前瞻性和科学生。主要体现在:教育教学理念的思想新、观念新,摒弃传统中陈旧的教学观、教师观和学生观,而代之以新的发展观、人才观和质量观,用发展的眼光去看待学生,真正走上新课程改革之路。

探索的永恒性。教师的职业决定了教师要具有永恒的探索精神。教育好一个学生是一项十分艰巨复杂的工作。有人说,“教室是学生出错的地方”,的确,面对生理、心理均不成熟的受教育者,需要教师不失时机地进行连续教育,使学生在“经历”中成熟、成长、成才。教育研究、教育探索、品德修养等都需要教师具有永恒的探索精神,方能取得实效。

学习的自觉性。在经济社会飞速发展的今天,知识更新已超乎人们的想象,学生信息来源广泛,教师的知识权威地位已不复存在。因此,教师必须注重知识的更新,自觉地拓展知识视野,掌握最新的科研动态和发展方向,才能产生新思想、新创意,使自己跟上时代的发展。更重要的是,通过自觉学习,更新观念,发展能力,变“师生关系”为平等、尊重、合作的新型的学习伙伴关系,才能适合素质教育和时代发展的需要。

综上所述,教育是培养创新人才的摇篮,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因此,我们必须加速推进实施素质教育进程,加强创新型教师队伍建设。培养创新型教师要从转变观念入手,推进教育工作的自主创新,加大教育教学改革的力度,使教师具有危机感、责任感和使命感,使教师将其内化为自身发展的需要,再辅以校内外培训等手段,促进教师群体素质迅速优化,使教育成就的价值链进一步延伸,为教育的持续健康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感谢新疆文学支持、感谢管理员槐花散漫的推荐!
感谢草根青葱校园栏目、感谢择文编辑志翔蓝天!辛苦了!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