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乾隆皇帝走进小酒店
文/神龙跨三江
清朝乾隆年间一个除夕之夜,北京的街头大店小铺都已熄灯关门,店主回去过年了。只有东头一家小酒店的门还在开着。几个穷困潦倒、无家可归的流浪汉正围着火炉猜拳、喝酒,穷快活。

这家小酒店平常一点也不起眼,只有两间东倒西歪的草房,几张破桌,十几条缺胳膊少腿的凳子,连个馆名、招牌都没有,人迹罕至,顾客了了,生意十分清淡。正当一伙穷汉吃喝正酣之际,门外走来一位酒客,坐下来后,要掌柜炒两个菜、上一壶酒,有滋有味地吃着,品着。酒足饭饱之后,他问酒店掌柜:“这酒店叫什么名字?”掌柜说:“小本生意,哪敢有招牌?”酒客自言自语地说:
“全京城的店铺都关门了,只有你的小酒店还开张,好!那就叫它‘都一处’吧!”

这时,掌柜只关心酒菜饭钱,根本没有在意那位酒客在说什么,掌柜收了钱,就送走了酒客……
掌柜做梦也没有想到,几天后,几位宫内太监扛着一块横匾,还有士兵护卫,径直朝酒店走来口口声声说是皇上御封的馆名,把掌柜的弄得诚惶诚恐,只忙着跪下来接御笔亲封,连呼:“吾皇万岁、万万岁!”

原来除夕之夜来小店喝酒的那位酒客竟是乾隆皇帝。回到宫里后,皇帝竟若有所感,乘兴为小酒店写了一块匾,命令有关人员送来。横匾上写的就是他自言自语时说到的“都一处”三个字。
酒店掌柜受宠若惊,急忙把“都一处”
横匾挂起来。你看奇怪不?原来这个普普通通的小酒店,因为挂起了一块横匾,生意一下子火爆起来,来往的顾客川流不息,热闹极了。

这是为什么呢?原来在封建社会,皇帝是龙种,他的身体是龙体,皇帝的话是圣旨,是金口玉言,皇帝是至高无上的权威。人们神化、迷信、崇拜皇帝,皇帝说某种东西好,不好也好,大家众口一词说好;皇帝说某种东西不好,好也不好,大家都说好。这就是人们常常说的“名人效应”。实际上,皇帝也是顾客。
只不过他因其特殊身份,而可称得上是“顾客头”。赢得了皇帝的欢心,也赢得了其他顾客的青睐。


感谢草根大讲坛栏目、感谢编辑部的博乐思文!您辛苦了!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