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蜀汉名将张飞伐吴未克身先死
文/神龙跨三江
张飞(168——221),系涿郡(治今河北涿州)人,三国时期蜀汉名将。官至车骑将军,封西乡侯。他与刘备、关羽在桃园结义,张飞排行第三,为人勇冠三军,但脾气暴躁,常鞭打士卒,兵器为丈八蛇矛枪,被称为猛虎,世之虎将。随刘备征讨黄巾贼,立下大功,使刘备受封平原相。

张飞,是一员猛将,立下战功无数,是刘备集团中的重要成员。但是,他极易感情冲动,暴躁成性,爱生气,却又毫无控制情绪的能力,所以也经常惹祸误事。

关羽死后,张飞闻讯,旦夕号泣,血湿衣襟,每日酒醉,怒气愈加帐上帐下,但有犯者即鞭挞之,多有鞭死者。如果说当时的刘备已丧失了理智,张飞则有过之而无不及。刘备准备统帅大军伐吴。张飞回到阆中下令全军:限三日之内办白旗白甲,三军挂孝伐吴。第二天,部将范疆、张达向张飞请示:白旗白甲,一时无措,须宽限几天才行。范疆、张达的请示合情合理,但张飞却大怒,把二将“缚在树上,各鞭五十”。打得二人满口出血。鞭毕,以手指之曰:“来日俱有完备!若违了限,即杀汝二人示众!”二人寻思无活路,于是趁张飞大醉沉睡之机,杀害了张飞。后人诗曰:“伐吴未克身先死,秋草长遗阆地愁。”

因怒伤身的除张飞外,还有王朗、周瑜、孙策等人。诸葛亮阵前骂王朗,长篇大论,用词犀利,针对王朗倚老卖老、虚荣心极强而心理素质极其脆弱的特点,攻其要害。行攻心之战,竟把魏国司徒王朗活活骂死。王朗又气恼又羞愧,怒火一声,跌下马来,气绝而死。周瑜与诸葛亮斗智,三次皆输,怒火心中烧,壮志未酬身先亡……

上述历史启示我们:生气是人的一种情绪现象。喜怒哀乐,人之常情。但是,生气不但无助于问题的解决,反而使本来不如意的事情更加不如意。更严重的是,生气有“三害”,即伤身,伤心,败业。哲学家康德说:“生气,是拿别人的错误处罚自己。”达尔文说:“人要发脾气就等于在人类进步的阶梯上倒退一步。”

由此可见,我们要使自己少生气、不生气,就要心胸开阔,宽宏大量,凡事想远点,想开点,不计较细枝未节的事;就要与人为善,对别人多一点理解、多一点
宽容。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学会息怒、善于控制和调理情绪,为自已的人生道路尽可能地扫清障碍。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