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独夸根有味,须知此老是农夫
(2023-11-27 05:40:55)不是独夸根有味,须知此老是农夫
齐白石的乡思乡愁感动着我,他的艺术带着乡土浓情,打动了无数观者。大至天地气象,小至万物毫厘,由正而变,妙造自然,其巧思、朴拙、率真、妙趣,均在令人叫绝的笔墨造型中体现,洋溢着浓郁深长的民族情感和民族气质。
“不是独夸根有味,须知此老是农夫。”伴随齐白石一生的农民情结,可视为其艺术饱含人民性的根由。在他的世界里,家乡是融入血脉的永恒的有机生命体,当他离开时,便像孤雁独去,飞翔于悠远的长空。1919年,他到北京后居无定所,终日彷徨不安,遂筹划返回湘潭。而1921年秋天所作的《孤雁》,正是其心境写照。所以,无论他身在多遥远的地方,总是要深情回眸这片故土。也正因为如此,他的意笔与工写皆可闻浓郁的土地芳香,可见逸动的柳丝春韵,月照星塘,波动如鳞;一轮红日,千点白帆;牛背上红衣少年手中的风筝,长线凌空,牵动的是游子的乡情……这不仅是齐白石的现实故里,也是他的精神家园,魂牵梦绕,灵感闪现,下笔成意,笔笔通神!
正是这种朴野、纯真的乡情赋予了齐白石过人的艺术勇气。他从湖湘文化的瑰谲中,从乡村匠人的日常经验中,萃取、抽绎、融汇民俗色调与文人意境,“衰年变法”而独创“红花墨叶”,开启了既绚烂亦古朴、既铿锵亦流荡的蔚然气象。
齐白石的画,融汇古今而成三“象”,将客观事物之具象、艺术表现之意象和艺术形式之抽象三者交相呼应,自然呈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