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芳草”的意象-惜别
(2023-05-30 08:08:10)“芳草”的意象-惜别
居人念远,游子思归,都是因为离别。
南北朝江淹《别赋》中“春草碧色,春水渌波,送君南浦,伤如之何”,是以芳草写离别的名句。
唐代白居易的名作《赋得古原草送别》:“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此诗前二联童稚皆知,几乎独立为一首五绝,以致不少读者忽略了后二联。前半偏于体物,后半重在抒情。
诗人抒发的正是题目中的离别之情。
诗人写古原草的坚韧繁茂,正是为了写别情的浓烈。
唐代韦庄《上行杯》:“芳草灞陵春岸,柳烟深,满楼弦管,一曲离声肠寸断。”
唐代冯延巳《采桑子》:“马嘶人语春风岸,芳草绵绵。”
五代李煜《清平乐》:“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这些词都是借芳草写别情。
宋代秦观《八六子》开篇写道:“倚危亭,恨如芳草,萋萋刬(铲)尽还生。”很多评论者都指出此句与李煜《清平乐》的关联,但若论其渊源,可远溯至白居易诗《赋得古原草送别》。词人离愁之浓烈正与芳草旺盛的生命力相似。直到近代,李叔同还在歌中唱道:“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前一篇:芳草的意像-“思归”
后一篇:芳草意象-“伤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