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只生喜欢不生愁

(2022-05-27 06:27:44)

只生欢喜不生愁

作者:陈大新

“只生欢喜不生愁”的境界,对追求者来说,确非易事,而“几多欢喜几多愁”大约是常态——如何面对生出来的忧愁,是一个很现实的问题。威尔逊在《论人的本性》一书中说,在现代社会,人往往有多重身份,时刻不停地变换角色,在转换中如有明显偏差,别人就会认为这是能力不足和靠不住的表现。在这种紧张的情况下,真正的自我难以准确界定,自我认同的危机感,是现代人产生抑郁的主因。法国著名女作家萨冈写过一本小说《你好,忧愁》,说的是一个少女和她老爸的故事。由于这部小说,风情优雅的法国又多了一种“萨冈式微笑”。萨冈为一种搅动她情绪的温柔和烦恼,起了一个美丽而庄重的名字:忧愁。去掉她有些玩世不恭的意味,和忧愁优雅地握手,倒是不错的选择,与其为之烦恼,不如说一声“你好,忧愁”。能与欢乐拥抱,与忧愁握手,距离“只生欢喜不生愁”还会远吗?

丰子恺有个“人生三层楼”的说法:第一层是物质生活,是愁多欢少;第二层是精神生活,主要指学术文艺,这一层是欢多愁少;第三层是灵魂生活,便是“只生欢喜不生愁”的境界了。

欢喜与忧愁都是人生的波澜,孟子说:“观水有术,必观其澜。”如果人生就是一条小溪,那么不管遇到什么样的地势,都会奔涌不息,一路前行。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石性与玉质
后一篇:景深与情深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