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创作中的炼字-炼副词

诗词创作中的炼字-炼副词
诗词创作中的炼字除了动词形容词之外的其他虚词是否可做诗眼呢?我们说,可以。
请看第四项:
4、炼副词
南宋叶梦得最先举出杜诗中以虚词为眼的例子,如杜甫的《上兜率寺》“江山有巴蜀,栋宇自齐梁”。
我们看,远近数千里,上下数百年,只在“有”与“自”两字间,而吞吐山川之气,俯仰古今之怀,皆见于言外。这一联全凭虚字“有”和“自”,倘若没有这两个字,江山、巴蜀,栋宇、齐梁就不成句子。
再比如杜甫的《滕王亭子》“粉墙犹竹色,虚阁自松声”。
犹”为依然之意,描绘出滕王亭荒凉已久可是翠竹依旧掩映古墙,苍翠如故;“自”为独自之意,表现出阵阵松涛之声无人欣赏,来渲染出寂寞悲凉的氛围,烘托出诗人于安史之乱中面对盛世遗物所流露出的惆怅失落,并借此传达出对盛世大唐的怀念与追忆,深沉的历史沧桑感流溢而出。
大家可能都熟悉李清照的一剪梅。“花自飘零水自流”,形象道出词人无可奈何的伤感。尤其是两个“自”字的运用,更表露了词人对现状的无奈。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其中两个副词“才”“却”的使用,很真切形象地表现了词人挥之又来、无计可消除的相思之情。
再如欧阳修《踏莎行》:
候馆梅残,溪桥柳细。草薰风暖摇征辔。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
寸寸柔肠,盈盈粉泪。楼高莫近危阑倚。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
上阕煞尾句“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中的副词“渐”锻炼的特别精彩:离家越远,愁思越浓,是对上述的主人公离愁别恨一个总体的概括和描摹。结尾两句“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其中就是一个“更”字用得很妙,倍受人们称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