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了解一下北宋周邦彦和南宋姜夔

(2017-02-05 17:32:16)

了解一下北宋周邦彦和南宋姜夔

   关于两宋词家,我们知道柳永vs晏殊、苏轼vs晏几道、李清照、还有辛弃疾。

这里还有两位,北宋周邦彦和南宋姜夔。
这两人最大的共同点就是既会填词,又会谱曲,都属于词人中的原教旨主义者。

    词,本来就是配曲演唱、用来休闲娱乐的。所谓一首好词,无非就是让歌者唱着舒服,让听众听着感动。
然而自苏轼始,开以诗为词之风气,尽脱窠臼,往往不协音律。又想当时之歌者,必是多如杨钰莹一般唱甜歌的,就算屠洪刚那《精忠报国》的歌词再好,她们也唱不出那个feel来。《吹剑录》中关于苏词需关东大汉执铁板之说,怎么看怎么像高级黑。
相比之下,柳永的词却大受追捧,歌者愿意唱,听众也愿意听,但问题是文化部和广电总局的人不认可,唱柳词的全都上不了春晚。
周邦彦比苏轼年轻近二十岁,他出生时,柳永刚刚去世。其人自幼文学与音乐双修,后来曾供职于大宋的最高音乐机关,大晟府。
在他的努力下,慢词词调逐步完善定型,同时还创造出了许多词牌新调。所填诸词,皆玉润珠圆,富艳精工。在柳永、苏轼先后退出之后,周邦彦成为了纯婉一路的衣钵传人。上承花间南唐之余韵,下开南宋中后期之词风,承上启下,居功至伟。
金兵南侵,汴京沦陷之后,大晟府遗谱和教坊伶人,都在战乱中散失。南渡之后,词风巨变,言志豪放渐成主流,苏词余风正劲,辛词火热当红,纯婉的市场占有率一路下滑,再次遭遇过气危机。
此时姜夔出手了。他继承老帮主周邦彦之绝学,借江西诗派瘦硬之笔救其软媚;偷师大宗师辛弃疾之招式,以晚唐诗人锦邈之风释其粗犷。在婉约与豪放之外,独树清刚一帜。
后人把以姜夔为代表的诸多南宋词人合称为骚雅派,账下有吴文英、史达祖、张炎、王沂孙等一众名家,阵容足以与辛弃疾的稼轩派分庭抗礼。
姜夔 [kuí] 一生亦创词调颇多,并且留下了一部有旁谱的《白石道人歌曲》,让我们可以依稀听到古人的声音。
从柳永到周邦彦再到姜夔,慢词这一新生词体在章法结构上亦有创新。

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镜头在实情实景中平顺接续,娓娓道来。
周邦彦《瑞龙吟》章台路,还见褪粉梅梢,试花桃树,愔愔坊陌人家,定巢燕子,归来旧处。黯凝伫,因念个人痴小,乍窥门户。侵晨浅约宫黄,障风映袖,盈盈笑语。前度刘郎重到,访邻寻里。同时歌舞,惟有旧家秋娘,声价如故。吟笺赋笔,犹记燕台句。知谁伴,名园露饮,东城闲步。事与孤鸿去,探春尽是,伤离意绪。官柳低金缕,归骑晚、纤纤池塘飞雨,断肠院落,一帘风絮。
镜头在今与昔、真与幻间进退穿梭,回环往复。
姜夔《暗香》旧时月色,算几番照我,梅边吹笛。唤起玉人,不管清寒与攀摘。何逊而今渐老,都忘却,春风词笔。但怪得竹外疏花,香冷入瑶席。江国,正寂寂。叹寄与路遥,夜雪初积。翠尊易泣,红萼无言耿相忆。长记曾携手处,千树压,西湖寒碧。又片片吹尽也,几时见得?
镜头在情与景、意与境间涵混不清、扑朔迷离。
   
说到这里,突然觉得姜夔的词和王家卫的电影倒有几分相似:
——
镜头精致唯美,剧情支离破碎。——王家卫电影重旁白,姜夔词重小序。——叫好不叫座。——即使你不喜欢,也不太好意思说…—END—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