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关于运动健身的大众思维(转)(节选)

(2013-11-17 12:30:15)
标签:

健康

分类: 健身理论
   本文节选自菊千代的博文,我对其中的相关大众健身思考拿出来给大家看看,原文地址http://safeguarddo.blog.163.com/blog/static/1115131012010103091223228/

在论坛上每隔一段时间就会出现这样的讨论帖:“大家健身的目的是什么?”回答包括:想参加健美比赛;想当个健身教练;减肥;适当增肌(腹、手臂);健康;吸引女孩的目光……

但在电影论坛上,就不会出现这样的讨论帖:“大家看电影的目的是什么?”因为大家看电影的目的只有一个:爱好。

我们大多数人开始健身都带有功利性,这一点会成为我们进步的最大阻碍。

很多人进行健美训练半年、一年后,没有看到效果,就放弃了。他们的想法是:“我经过实践检验,发现健美训练是没有效果的。”但他们不知道的是,不是健美训练没有效果,是他们没有真正理解健美训练。

当我们决定为了拿健美冠军或为了健康而开始健身之后,就要把这个目的彻彻底底地忘掉,告诉自己:我训练就是为了训练。

甘当傻子,才能不走弯路。

 什么是体育?

在普通人眼中,体育就是那一个个的运动项目。

体育被分为一个个的项目,有其好处。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开展比赛,才能推广体育运动。

但任何事情都有利有弊。体育被分为一个个的项目,就砍断了一个个项目之间的联系。

比如说,你拜一个鲁菜厨师当老师,学会了做鲁菜;你拜一个川菜厨师当老师,学会了做川菜……你要拜十几位老师,才能对中国菜有一个比较深入的了解。那么,这要付出多少学费、时间和精力?你明白这里面的荒诞性了吗?

所以,我们这些训练者也只能像“中华小当家”一样展开一场修行之旅,尽量学习更多的训练方法和体育项目。

这谈的是训练的全面性。

有人会问:“那么,如果我既练健美,又练瑜伽,相对于只练健美,我的训练更加全面,对吗?”

也未必。

如果你只是把一半的训练时间用于健美,一半的训练时间用于瑜伽,而没有注意两者之间的联系。那么你做的是无目的的全面训练。我们要注意训练的集中,即有目的的全面训练。

瑜伽运动当中包含很多不同的成分:力量训练,关节灵活性与稳定性训练,静态与动态伸展,平衡能力训练,形态训练……

刚开始学习瑜伽时,我们应该全盘接受。然后,在对瑜伽有了一定的了解以后,应该做一个有机的选择。比如说,如果你给自己的定位是力量与体能训练者,你需要避开瑜伽中的腰椎与膝关节灵活性训练动作,因为那些训练对你有害无益。

 反思生活方式

这一点是任何健美或力量训练书上都不会提到,因此大多数人都不会去注意的一点。但它恰恰是训练的最重要的一个前提。

在健身房办卡的人中,大多数是练了几回或几个月之后就不会再去了。也有一部分人,练了两三年,肌肉初见轮廓,却中途放弃了。这是为什么?

我想,最重要的原因是,他们选择的训练方式与自己的生活方式是不相容的。

我们大多数人的工作时间是朝九晚五,下班之后买菜、做饭、吃饭,再看一会儿电视,就该睡觉了。看电视这项活动,可以换成看书、听音乐等,但不太可能换成登山、钓鱼、踢足球等。那么,可不可以换成去健身房呢?

如果换成去健身房,程序是这样的:下班,坐公车,吃点面包一类的,换衣服,训练,洗澡,换衣服,坐公车,吃饭,睡觉。

长此以往,训练就成了一项负担,人人都会产生排斥心理。

这时候,应该看清现实,选择与自己现有的生活方式相容的,而不是相反的训练方式。

选择健身房,尽量选择离家和单位近的。如果实在喜欢一家很远的健身房,应该减少去健身房的次数。即使有健身卡,家里也应该准备健身器材。杠铃、哑铃、壶铃、健身球、实心球、弹力带,这些东西都不贵,人人都买得起的。

这个道理很简单,但为什么很多人没有这么做呢?他们的心理包括:已经办了健身卡,不去就亏了;只有在健身房训练才能长肌肉,在家练,那叫健身,不叫健美;在健身房训练很酷,用社区的健身器材训练很丢人。

也就是说,他们训练的目的是占健身房的便宜,证明自己是真正的“健美者”,证明自己很酷,而不是取得训练效果。

 训练目标——掌握技术

很多职业运动员在退役几年后,重返体坛,仍然能取得不错的成绩。而业余爱好者一旦停练两三年,就会变得跟普通人一样;再回健身房的话,基本上是从零开始。这是为什么?

两者的差别,除了天赋之外,就在于技术。

业余爱好者们的两个问题是:

1.                没有技术含量的训练内容太多,花了太多时间去做机器训练,孤立训练。

2.                不重视技术。很多人在问:“那么多文章介绍深蹲的动作和要领都不同,到底哪一种是对的?”在他们看来,应该存在着一种最佳的深蹲动作,只要掌握了这种动作,后半辈子只需要反复练习这个动作就行了。他们不想知道某条要领的含义是什么,他们眼中的训练就是把铁块举起来而已。

不重视技术的原因可能在于,他们认为去健身房是一种消费行为,就像去饭店、电影院一样。自己办了卡,教练理应指导自己长肉。如果自己需要动脑筋,那不是白办卡了?

什么时候,等到他们明白训练就像上学,老师讲得好坏那是老师的本事,自己听懂多少才是至关重要的,那也许就有救了。

 教学相长

常规的学习方法是:阅读训练相关文章,然后在训练时认真思考,争取把书本知识用于实践。

这里面,学占的比重太大。你必须先看到了一种新方法,才会尝试在训练中应用。这就带来了两个问题:1.太被动;2.即使你在训练中应用这种方法失败了,也得不出准确结论。因为,这种方法失败,有可能是你没有正确理解该方法,有可能是你它不适应你的身体特点,有可能是它不适合你当前的训练水平和训练阶段……

为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增加一些活动:交流与教学。

凡是有两三年训练经验的人,都感觉自己有足够的能力给一个新手当教练。但如果他们真的尝试一下,会发现结果并不像自己想的那么美好。

有些事,你以为自己已经想明白了,但当你在口头向另一个人介绍它时,或者想把它写成一篇文章时,会发现自己并没有真正想明白。

你所拥有的可能只是某种模糊的感觉。当你想提笔成文时,需要理清自己的思路,并且思考用什么样的表达方式才能让读者更好地理解。在这种梳理过程中,你会发现自己原有的想法存在的破绽,也许它是错误的,也许它只适合某一类训练者。

在教给别人的过程中,你会遇到形形色色的人。观察训练方法在他们身上的反应,再结合自己的训练感受,才有可能对该方法形成一种比较客观的认识。

在交流和教学的过程中,你可能会遇到很多有趣的事:

有些人从不专门练习腹肌,却有着不错的腹肌;有些人进行了大量的腹肌训练,却看不到什么腹肌

有些人在硬拉时难以使杠铃离地,有些人在硬拉时难以完成锁定。

有些人自以为正在向着大力士之路大步迈进,有一天突然发现,自己变得越来越笨手笨脚了,经常撞在家具和组合器械上。

       有些人深蹲像硬拉,有些人深蹲像表演后滚翻。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