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风俗诗画》
标签:
古代风俗诗画孙民王弘力小书馆当代中国出版社杂谈 |
分类: 人文社科 |
这是“小书馆”丛书的一本。中国的文化传承很大原因是在民间。因为不论统治阶级怎么更替,民间保留下来的文化还是代代相传生生不息的。为什么民间会保留和传承这些文化呢?因了这种文化也是因为民间产生的,并不是因为统治阶级的统治需要去可以创造的,所以才会有生命力。这本小书还是很有意思的,首先这些风俗是“古代”风俗,有些是唐代的,有些是宋代的,距离近的是清代的,距离远的到唐代以前了。明显有些风俗现在已经没有了,但却又似曾相识。这本小书的第二个特点是“诗”。所有提到的风俗都从古代流传下来的诗歌里引述的。诗歌本身也是文化,而诗歌中描述的风俗,更是当年的风俗真是写照。所以风俗就不需要引经据典了,诗歌就足够经典了。可惜书中引用的只有律诗和乐府,没有词。想来作者对律诗有偏好吧。这本小书的第三个特点是“画”。每首诗都配了一幅画,画也是应景于诗中的风俗的,看起来很直观。文末还有作者的一篇小记《古代风情诗中看》,是作者对风俗的思考。作者认为这些风俗活动主要有三个特点:享受人生的心态,争强好胜的意识,祈福现世的观念。享受人生的心态,说来就是平时忙于劳作和家务,乘着节假日放松一下,放纵一下。这个既可以劳逸结合,也可以避免玩物丧志。争强好胜的意识,是在节日里通过游戏竞赛来为争强好胜有个发泄口,比如端午赛龙舟。祈福现世的观念,不论世祭祖还是求神,都是为了给现世带来安宁,农民祈福丰收,商人祈福发财,学士祈福高中,女子祈福嫁个好人家,新妇祈福得子,妇女祈福家庭平安。。。每个人都有自己得祈福,祈福也是希望。有了希望,才不至于被生活得繁累压垮。
前一篇:《古书今读法》胡怀琛
后一篇:《国文趣味》姜建邦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