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书今读法》胡怀琛

标签:
古书今读法胡怀琛商务印书馆 |
分类: 人文社科 |

胡先生1931年写的一本小书。虽然是一本小书,可内容一点也不小。首先胡先生定义了什么叫古书:中国旧有的人情、风俗、哲学思潮和文学思潮等,完全没有受过西洋影响的,我们认为是中国古代人情、风俗等等;凡记载或说明这种种的书籍,我们认为是古书。接着胡先生讲解了他认为古书的作用,一为考古,二为致用。皓首穷经的书生,绝不能做成考古学者;发掘古城古墓的工人,也不能做成考古学者,考古应当实物和书本并重。在致用方面,胡先生认为当今社会的情形,决不是和今日以前的事没有因果关系的。接着胡先生提问了读古书的方法,各人各读法,各书各读法,还提出了读古书的“精”“博”和“通”。精就是精深,博就是广大,而通则是融会贯通。胡先生还提出了读古书应知道的两件事:一是明学术源流,二是明古书源流。最后胡先生给出了读古书的材料和工具,特别是几本笔记在此记下:宋沈括《梦溪笔谈》宋洪迈《容斋随笔》宋王应麟《困学记闻》明郎瑛《七修类稿》明杨慎《丹铅总录》明胡应麟《少室山房笔丛》清顾炎武《日知录》清赵翼《亥余丛考》清俞正夔《癸巳类稿》清俞樾《茶香室丛钞》。有些知道,有些不知道的。最后,胡先生提出了十点他自己的读古书所得到的十个概念。昨天和毛哥在网上聊天,他觉得要在古文字上有所突破是很难的了,因为原来的大家都是从小很深的国学基础,而毛哥他们是从小做奥数出来的,要读的书很多,要学习的内容很多,不是几年大学就能补的过来的。由此我也想到了,为什么毛哥虽读的是文科,却总说读书时间不够了。学习还是在于自己的修为。#
前一篇:《中国文学史概要》胡怀琛
后一篇:《古代风俗诗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