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我爱心理学】小测试:你是哪种评判者?如何放下评判?

(2013-08-17 07:59:52)
标签:

修齐微刊

我爱心理学

评判

如何放下评判

心理测试

健康

分类: 我爱心理学

这个测试除了可使我们了解自己的评判者类型,也是对我们的提醒,帮助我们自省,让我们对自己最主要的心理机制有清晰的意识,并学会改善自我。

【我爱心理学】小测试:你是哪种评判者?如何放下评判?

你需要记录下每一题的答案,评分结果在下面,拿起笔来试试吧!


1、人们向你介绍一个朋友7岁的女儿。她低着头,看着地面,不回答你提出的问题。你对自己说:

■ 她很害羞。

● 她可能在生气。

▲ 她可能没有听懂我的问题。


2、刚打翻了咖啡杯,你脑海中闪过的第一个念头是:

■ 糟糕!不过,也没什么大不了的。

● 我真笨!

▲ 快,抹布在哪里?


3、看到某些年轻人出格的举止,你的反应是:

■ 他们这么做是为了吸引注意力。

● 他们正处于叛逆期。

▲ 他们粗野、没教养、不懂得尊重人。


4、在公路上,一位司机从极小的缝隙里危险地超了你的车,你对自己说:

■ “有这样的人在路上,我要加倍小心。”

● “真是个混蛋!十足的公害!”

▲ “他没有好好评估车间的距离!”


5、你从电影院出来,别人问你对电影的看法,你回答说:

■ “这部电影棒极了!” 

● “演员们演得真不错!” 

▲ “我很喜欢这部电影!”


6、在自动取款机前排队,前面的顾客需要分3次才取够自己想要的现金,你觉得:

■ 这些取款机的设计真差劲!

● 这个人真是个笨蛋!

▲ 看起来他遇到了困难,但愿轮到我取钱时不要再出问题。


7、你受邀去朋友家做客,他按照新菜谱准备了一道菜,吃完饭后,你赞道:

■ “太棒了,你做的芦笋蛋挞真是太可口了!”

● “我很喜欢你的芦笋蛋挞!”

▲ “你真是一个出类拔萃的烹饪高手!”


8、领导交给你一件任务,但你没能很好完成:

■ 你觉得自己不称职。

● 你对自己说任务实在太难,并不会因此质疑自己的能力。

▲ 你试图寻求帮助或请求与老板面谈,以解释你所遇到的困难。


9、面对意见分歧,你习惯说哪句话:

■ “我不同意你的意见!”

● “你的看法是错误的!”

▲ “你肯定错了!”


10、碰到一个非常胖的人,你的第一反应是:

■ 他应该少吃点。 

● 他太胖了。

▲ 我可不希望长得像他那样。


11、一个母亲撞见孩子在扇小弟弟耳光,你认为她应该怎样对孩子说:

■ “打人是不好的事情!”

● “我不许你打自己的弟弟!”

▲ “欺负比你小的人,你难道不感到羞耻吗?要是再看到你这样,我一定要你好看!”


12、为了答谢帮助,邻居送你一件小礼物,你如何反应:

■ 这是他的心意! 

● 他真是太客气了! 

▲ 这令我开心!


【结果】

就每个问题选出你的答案,按照下面的表格,将A、B、C的数量累加。数量最多的就是你的“评判者”类型。


【我爱心理学】小测试:你是哪种评判者?如何放下评判?

类型A:

对人对事迅速给出坚决而明确的评判,评判最多的对象是价值观

  

类型B:

更多地评判行动或情境,而不是人。这些评判往往模棱两可,因此不够明确。


类型C:

主要倾向于描述自己的所见所闻,而不是要为其定性。



【三种类型的详细说明】


·类型A——至高无上的评判者:“这很好或这很不好!”


你理解世界的优点是力求清晰,因为那会令你心安。好坏或者对错,在你眼中有着明确的界限。这使得你能够作出明确而决然的评判,而且你从来都是毫无保留地作出评判。


问题是,你倾向于将自己的观点强加给别人,似乎你的观点就是唯一的真理。事实上,衡量和形容事物的方式始终有多种。而且,人是复杂多变的,不应该贴上固定不变的标签。你与他人的紧张和分歧,会融入你的评判当中,因此会导致你的意见出现偏颇。你在与人对话的过程中有可能采用铁腕策略,以将自己的意见强加给别人。


建议:

请努力使自己从不同的视角看待问题,然后发展你与意见相左者之间的共情;在说出自己的观点之前,要仔细听完别人的意见,要努力理解别人的论点。对话将因此变得丰富,不一致的意见将有可能并存。


你还需要试着描述自己的感受,而不是急着给出评价,你身边的人将因此感谢你。



·类型B——温和的评判者:“好坏皆有可能,视情况而定!”


你明白,不能通过某种行为——即便是经常重复的行为——来界定一个人。孩子不回答你的问题不一定意味着他害羞,一次鲁莽的超车也不见得对方一辈子都是个糟糕的驾驶者。情境对每个人的反应都有着重要的影响,不可能在很短的时间内就对人对事作出最终的评判。


建议:

为什么不更进一步,放弃对别人行为的评判?因为每个评判都是受特定感受驱动的,所以,最好用客观的方式表达和描述自己的感受。比如宁可说“我之所以生气,是因为你一周都没有给我打电话”,而不要说“你不关心我”;或者最好说“我感到不安,因为气氛似乎有些紧张”,而不要说“某些人的言行过于轻率”。


如果无法清晰地表达你的感受,完全可以直接描述自己的所见所闻,比如“这辆汽车占据了停车场内的两个车位”,而不要说“又一个乱停车的家伙”。


另外,不要过于谴责自己失当的行为,你将因此获得自由,并将力量集中到自己渴望改善的方面。与其认定自己不是个家庭维修的高手,还不如参加培训或买一本指导书,去积极改变。



·类型C——观察者:“本来如此!”


你总是试着描述自己的感受,而不会妄加评判。这会令你与人有愉悦的沟通,别人会对你产生友善的印象。这个类型对应的其实不是评判的方式,而是不评判的方式:静心观察,而不是加以界定、比较和贴标签。


这样做的好处很多:你不视自己的观点为唯一真理,不会企图将自己的观点强加给别人,不同的意见因此得以共存。由于对话者未受到你的评判,他们会更加开放,感觉自己得到了你更多的接受。


建议:

当心不要麻木不仁,对一切事情都无动于衷,似乎披着智慧的外衣而退隐于世。不妄加评判,并不意味着一切皆可容忍。相反,由于不加评判而保留的能量应该用于具体的事情当中,使情况有所改善,或至少为了这个目的表达出来。不评判应该是一种积极而活跃的态度。不评价朋友是不是应该离婚,并不阻碍你帮助他/她渡过生命中困难的时光。


来源:《心理月刊》 

文:Yves-Alexandre Thalmann 

翻译:界上佬

​编辑:劳申玥


❤❤❤第195天,放下评判,积极作为❤❤❤

 

★这个小测试以及后面的类型分析建议,相信每个人多少都会对号入座,特别是最后一条建议对我很有启发,很多时候我们评判人和事,只是为了回避自己真正该采取的行动。希望这篇文章也对你有用,请分享给大家,愿我们都少一些评判,多一些互相之间积极作为的帮助!


--===∽===--

我们关注职场人群心理健康,分享积极的生活态度和高效的工作方法,欢迎与我们同行!

快速关注:右上角菜单→关注官方账号

导航信息:发送“?”或“h

关于我们:发送“ZO”或“修齐”

阅读杂志:发送“心资源”即可收到APP下载地址二维码,保存到手机扫描安装

过往文章:点击“阅读原文”进入修齐健康新浪博客

【我爱心理学】小测试:你是哪种评判者?如何放下评判?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