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高考文综应试技巧(二):人生若只如初见

(2017-05-24 11:14:45)
标签:

教育随想

说说“惯性思维”这个词。
惯性思维,就是一种习惯化了的思维方式,甚至可以说是一种套路,深深扎根于一个人心中的格式化思维。从生理学上讲,是一种条件反射。
还记得巴普洛夫实验中的那只听见铃铛响就冲出去找骨头吃的狗吗?长期的“听见铃铛响就给骨头吃”的训练让这只狗意识到“铃铛响等于有骨头吃”。这就是惯性思维。狗尚如此,何况人乎?
你要知道,我们高三的孩子早已听了太多的课做了太多的试卷,强化训练之下,很多问题的分析因为多次重复,熟得不能再熟了,早已定型。惯性思维却是一把双刃剑。
惯性思维的好处是可以最大限度节约时间。因为早已烂熟于心,一眼扫过,就能一剑封喉、直捣黄龙。
惯性思维的坏处是因为太熟,形成依赖。往往会把问题归于自己擅长的方向,而忽略了问题本来的样子。
这在高考文综考试中是大忌。
因为现在的文综考试每一道题都是个性化的,材料呈现都是不一样的。哪怕高考时你看到的这道题用到的材料就是你平时多次模拟训练遇到的,你也不要高兴得太早。我反而会提醒你,你要小心了,越熟悉的越坑你。因为熟悉,你才会掉以轻心,不够谨慎,最终经常拿着自己惯常的理解来分析问题,对材料个性的分析不够全面,导致这道题做错。
材料呈现的方式才是一个应试高手最该重视的。因为基础知识的掌握众多考生之间伯仲之间,不分上下。差距就在对材料信息呈现力度的理解上。
这么说吧,当材料信息呈现方式简单,信息量却很大的时候,这道题一定是简单的。因为考生很容易看懂,信息量越大,做判断的依据就越坚实,对问题的理解就不容易走偏。
反之,当材料呈现方式很隐蔽,信息量又不是很大的时候,这道题就不太好做。因为考生不容易理解其中隐藏的信息,信息量小就需要考生充分结合自己所学知识来理解问题,这就容易跑偏。
高考题为什么经典,就是因为无论是材料的呈现方式还是给出的信息量,都恰到好处,让你无可挑剔,做错了就是自己的失误,只能认账。
我今天最想说的是,大家高三一年做了这么多的模拟题,大脑中已经积累了很多的经验。这些经验是很宝贵的,但是高考时又是最该忘记的。
因为高考题每道题都是个性的,是建立在自己独特的背景之下命制出来的。你千万不能把自己平时积累的经验照搬过来,形而上学地看问题。材料还是那个材料,很可能关键词的更换,或者题干设置的恶答题角度有所变化,都会让你前功尽弃。
那些经验在鲜活的材料面前,一文不值。真的,做题时最好清空大脑,别让那些经验成为负担。集中精力一个字一个字认真阅读眼前的材料信息,全新思考问题,你才能一矢中的。
你可能会问,我做这么多的题就没有用了吗?
当然不是!这些经验可以作为后补,很多问题仅仅依靠材料是分析不完整的,这就要借助你的经验。经验越丰富,分析问题就会越全面,就更容易得全分。
经验还有一个好处,就是见多识广,丰富的经验会更容易契合材料呈现的信息,使得对问题的理解更精准。
但是,你要永远记得:材料第一,经验第二。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