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今天要给孩子们复习区位,从农业区位开始。在大家基础知识相对已经掌握得不错的情况下,这节课的重心就是让孩子们体会不同地理条件下,人类活动对农业限制性因素的改造。
一:葡萄园中铺鹅卵石。借助鹅卵石的比热容小,升温快降温也快的特点,来增加昼夜温差,利于葡萄有机物的积累。同时鹅卵石盖住了土壤,可以防止土壤水分蒸发。,这在地中海气候背景下广泛存在,因为地中海气候夏季炎热干燥,这样做可以保水。如果中国宁夏地区也这样做,鹅卵石就会产生另一种功能,那就是宁夏多沙尘暴,可以抑制大风对土壤的侵蚀,可以保土。
二、田地中的石墙。看地形,这种地区一般是地势崎岖,降水集中多暴雨,水土流失严重,石墙可以截留地表径流和泥沙,保持水土。另外,还可以反射太阳光,增加光照;增加昼夜温差。
三、果园中铺设反光膜。铺反光膜能使原来着色度40%-50%的苹果着色度提高到80%-100%,同时还可增加果实亮度。铺膜的苹果比不铺膜的苹果每市斤至少多卖0.15-0.2元钱,铺反光膜的确是一项很好的增收措施,不过铺膜前还要做一些准备措施。根据实际剪掉一部分无用枝(主要是冬剪该剪掉的直立枝和细弱枝),摘掉部分遮光的树叶,以增加透光度,
四、给水果套上袋子。套袋能使果实避免灰尘污染;减少病虫侵害和农药残留量;使果面光洁美观;促进着色;保持果实的新鲜度。
五、铺设白色地膜。具有保温、保水、保肥、改善土壤理化性质,提高土壤肥力,抑制杂草生长,减轻病害的作用,在连续降雨的情况下还有降低湿度的功能。华北地区一般在春旱之时覆盖。
六、铺设黑色地膜。除了保水、保肥、保土之外,因为黑色不透光,导致土壤温度偏低,特别适合对土壤温度要求不高的农作物。另,还可以抑制杂草生长。
七、沟垄种植。增加土壤厚度,保温,降水少时保水,降水多时排水。
八、废弃秸秆中种土豆。垄中往往掺杂秸秆,腐烂后增加肥力,还可以增加透气性;利于采光。
九、龙井茶中安装高空风扇。风扇不是为了驱热而是为了避寒。利用辐射逆温的原理。其一,因为从地面往上7~8米高的地方温度比较高,所以每根杆子都设计在此高度,一旦温度降到了临界温度4度以下,风扇就会自动打开,把7~8米高处的温暖空气往下吹到茶树上面;其二,风扇的转动,也带动了空气流动,形成旋风流,阻止了上层冷空气下压,保证茶树附近的温度维持在4度以上。
十、普通的典型性大棚。利用温室效应,增加热量,种植反季节作物。
十一、青藏高原上的大棚高架蔬菜。为什么要把蔬菜悬挂起来,是为了不与地面接触,因为青藏高原上地温在夜间很低,这样可以避免冻害。
十二、吊篮西瓜。南方高温多雨的地区,会把西瓜悬挂起来,避免地面潮湿,以免西瓜经历涝渍,发生溃烂。
十三、“南沙温室”。在南沙群岛建的大棚肯定不是为了保温保水。“南沙温室”具有调节太阳光照的强度、气温和大气湿度的功能,还具有收集雨水的功能。“南沙温室”地处热带海洋环境,多台风、风暴潮、波浪等海洋灾害,以及高温、高湿、高盐容易腐蚀物质的大气环境,所以“南沙温室”建设中,注意抗风、抗波浪、抗暴雨、抗腐蚀等问题。
同学们,人类活动之所以会呈现错综复杂的局面,实在是因为面临的自然环境有很大的区别,每个地区的自然环境都有局限性,因此分析一个问题的时候,就要牢牢立足于这个地区的自然环境,思考有什么局限性因素,人类采取的异样的措施一定是针对这一限制性因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