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从习惯化到格式化:中国教育堕落之路(摘自王开东老师文章)

(2016-05-27 09:02:01)
标签:

杂谈

“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雨,咏而归。“
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师生平等,对话交流,生活即教育,教育即生活。这样的教育才叫教育,这样的师生才叫师生。可是,现在到哪里去找这么宁静的教育?
中国之大,现在连一张安静的书桌也放不下了!中国教育的喧嚣,伴随着人民的功利主义,呼啸而来,袭地而去,剩下来的就是一地鸡毛。
教育是人特有的,只有人需要教育,只有人能够接受教育。教育是人的标志,也是人的冠冕。
但现在的这种教育方式,根本不叫教育,只能说是训练,而且是机械训练,重复训练。其目的是通过训练使得人产生条件反射。能产生条件反射的不需要是宇宙精华的人类,老母猪训练出来了,也可以玩玩具,做选择题。
所谓条件反射就是机械训练下动物所产生的本能反应,不需要任何觉解。
中国教育最大的特点就是重复训练,美其名曰一轮复习,二轮复习,三轮复习,以至千万轮复习。很多学校像疯了一样,高二上学期就结束了所有的课程,生下来的就是复习,把所有知识点翻过来,倒过去地嚼烂,反刍,甚至还创造出一种独特的教法,叫做反刍式教学法。
只要学不死,就往死里学,中国文字的传统之美,就这样被这些句子折煞了。
甚至有人搬出老祖宗的遗训:孔子说,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学习,并且按时来复习,不是很快了吗?
如果是这样,那孔子就不是孔子了,而是孙子了。按时复习有什么快乐的?
这句话的正确理解是,学习并且及时来实践,见证自己所学,不是很快乐吗?这是学以致用,学习和实践完美结合,看到知识发挥作用,当然很快乐。
但我们现在所学的知识都是没用的知识,都是敲门砖,门敲开了,砖头就扔掉了,还需要费力清除。
教育中的复习和默写,这两大弊病,彻底扼杀了中国孩子的创造力,使得课堂上万马齐喑。中国孩子普遍失去了活力和激情,更不用说好奇心和想象力。连性趣都丧失了,更不用说兴趣了。
复习为什么会摧残孩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因为复习会使孩子习惯化,程序化,自动化,进而麻木化,僵死化,僵尸化。
觉得一件事情有意思,有意义,这件事才吸引我们去做,我们会为之衣带渐宽,容颜憔悴,但无怨无悔。
习惯化导致中国教育的僵死化还不是最严重的,习惯化之后的格式化,才是对中国教育最致命的摧残。
格式化首先让人对未来失去希望。
在《肖申克的救赎》中,安迪和瑞德有一段精彩的对话。安迪说”有些东西是无法被夺去的,也是高墙无法隔离的,那就是希望。“
为什么会失去希望?一切都来自于监牢中习惯化的生活,使得人格式化了。刚入狱的时候,你痛恨周围的高墙;慢慢地,你习惯其中;最终你会发现自己不得不依靠它才能生存。这就是格式化。
从生理到心理再到基因,当一切都成形的时候,覆水难收,孩子们将不再是一个人,而是一个格式化的物,是一个可以搬过来搬过去的石头或者木头,你可以称之为椅子和凳子,就是不能叫他活生生的人。
也许,间或一轮,才可以看出是一个活物。
从习惯化到格式化,这是中国教育衰落的必然之路。一批批迟钝的、麻木的、痴呆的两脚机器人新鲜出炉了。而这些人就是我们的未来。
最要命的是,还有一些人在这种格式化的生存中,寻找出一种美来。正如鲁迅所说,这只能是十足的奴才!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