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教师的四重境界

(2015-09-14 11:21:01)
标签:

杂谈

《道德经》第十七章记载:“太上,不知有之。其次,亲而誉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
最高明的统治者,老百姓知道这个人,但他不扰民,一切自然而然;其次的统治者,具有亲民思想,老百姓都乐于亲近他,赞美他;再下一层的统治者,,老百姓都畏惧他,害怕他;最不成功的统治者,老百姓都不在乎他,羞辱他。
最高明的老师,第一重境界的老师,永远不会站在舞台前面,张牙舞爪,而是隐在学生后面,不扰民,不折腾。学生只知道有这么个人,丝毫没感到老师的威权,反而在不知不觉中,由他律变自律,由他发变自发,并且认为是自我的发现。这叫潜移默化。
第二重境界的老师,水平很高,爱心很盛,对学生关心和呵护无微不至,学生在这样的老师教导下,具有健康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学生喜欢这样的老师,亲近这样的老师,赞美这样的老师。但这样的老师只给了学生现实的教育高效,让学生考上了一个理想的大学,未能关注到学生的终身教育,换言之,只是“达人”,而没有“立人”。只能屈居第二。
第三境界的老师,雷厉风行,努力树立权威人格。这样的老师信奉“一个人人说好的老师不成能成为一个好老师”,他们追求的目标就是让学生害怕。一旦告诉学生什么不该做,什么该做,就有令必行,有禁必止,绝不姑息,绝不手软。学生因为害怕,因为这种外在的压迫感,而暂时戒除了自己的懒惰,遵守规章,勤奋学习,并最终取得了高效。这就是我们常说的“严师出高徒”。
最后一种境界的老师是”温顺“的老师。这种温顺不是性格上的,而是策略上的,他们没有把精力放在提高自身素质和水平上,而是放在师生的人际关系上,以为学生”亲其师,信其教“。于是,千方百计讨好学生,以博得学生的好感。孰料学生最看重的还是老师的水平,没有金刚钻,别揽瓷器活。否则必然会左支右绌,力不从心。久而久之,学生就会公然侮辱老师。
在同等教育能力下,严厉的老师要比温顺的老师好。正所谓”水性柔,人们都戏弄之,所以多溺死者;火性烈,人们畏之,所有少有焚死者。“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