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孩子换了幼儿园,离家稍微远一点。孩子的早饭和午饭都需要在学校里吃,学校中午从12点半到2点半是午休的时间。而以前的幼儿园就在小区对门,孩子中午是要被接回家的,而她一直都没有在家午睡的习惯。
转到新的幼儿园她中午依然不愿睡觉,一见到小床就又哭又闹,老师怎么哄都无济于事。她大概是怀念曾经中午在家那无拘无束的快乐时光吧。持续的哭闹让我很是焦虑,都说过一段时间孩子适应了就好了。可是在适应之前你还是担心,总是迫不及待地想:这适应期啥时候才能过去啊?每当到了中午,内心就会情不自禁挂念着她这个时候她还在哭吗?中午仿佛也成了我在法庭上等待宣判的神圣时刻。
今天下午孩子回到家一脸高兴,原来她辫子的式样发生了变化,早上她妈妈给她编得还要好看,我问她,谁给你编得?她回答:是老师,我中午的时候又哭了,老师就给我编辫子,我就不哭了。
我真得很感激她的老师。虽然她很年轻,但在教育理念上却已非常成熟。通常情况下,很多老师会选择恫吓孩子,说你再哭大灰狼就来了,或者说警察叔叔来抓你了,还会说你再哭就把你关到小黑屋里去.......
恫吓只是暂时有用,是以牺牲孩子的心理健康为代价的。是极为浅薄的管理层次。我们随时能看到叉着腰颐指气使霸气十足牛的不得了的老师们在对着孩子发号施令。这样的老师只是具被老师这样一个标签而已,一点都不知道。孩子小怕你,长大了看你还能镇得住吧?
好的教育是心与心的沟通和交流,是发自肺腑地关心爱护。一个善良的好人是对一个好老师的最起码的要求。顽皮的孩子就像一块坚冰,你要沉住气用自己深沉的爱慢慢融化她,见效虽慢,但可以实现可持续发展;你嫌麻烦拿着铁锤将他们砸个粉碎,见效虽快,但却留下了永远的伤害。学生对老师的尊敬应当源于对老师深深的爱,而这种爱一定是来自对老师关爱的报答。源于惧怕而对你产生的不是尊敬,而是敬畏。敬畏与内心无关,只是你的外表领孩子们胆战心惊而已。
老师在给我的孩子梳辫子的过程中我的孩子一定内心暖暖,她是能感受到来自老师的爱的,这种爱是促使孩子发生转变的催化剂。老师的最大幸福就是来自孩子内心的爱的回馈,这种体验乃人间至珍,是无价之宝。在我眼中,一个拥有孩子满满爱的老师比比尔盖茨和马云还要富有!因为纯洁的“爱”千金难买,是这个世界上真正的奢侈品。
谢谢你!给孩子梳辫子的老师。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