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桶原理“是这样的,说一个木桶能装多少水,不是由它最长的那块木板决定的,而取决于最短的那块。但是”木桶原理“应用到教育上就可笑至极了,按此理论,学生就不能偏科,最好每一门功课都平均。
正常情况下,一个学生如果特别喜欢或者擅长一门课程,家长和教师应该花更多的精力培养孩子在这方面的天赋,以防止孩子的才华被埋没,但在中国恰恰相反。如果一个学生物理考了95分,而化学只考了50分,即使这个学生很有物理天赋而讨厌化学,家长和老师也会毫不犹豫地要求他把更多的时间花在化学上。人生奋斗的重点应该是扬长,绝不是避短。
假设爱因斯坦在中国,我们看一看会怎样呢?
一天,班主任把爱因斯坦叫到办公室,拿出期中考试成绩单语重心长地对他说:小爱啊,瞧瞧这成绩,除了数学跟物理,其他科目还能拿出来见人吗?
爱因斯坦低头小声回答:有的,劳技课还可以,我做的第三个小板凳,分数还挺高。
老师:不许贫嘴!那都是多少年前的事了?高考有劳技吗?清华北大的老师不会看你做的小板凳的。
爱因斯坦:可是老师,我为什么一定要上清华北大呢?
老师:就你现在的成绩,别说清华北大,连个高职也考不上,考不上好大学,你说你将来还能干什么?去路边做小板凳?还是给人擦皮鞋?
爱因斯坦:我?可以当个物理老师啊。
老师:呵呵,就你这成绩还想当物理老师?你去街上看看,哪个中学会招一个考不上大学的人来当老师?哪个家长会把孩子放到你的班级里让你教?我看你脑门子挺大,人应该也不笨,为什么就不能把心思用在学习上?你这脑瓜子里到底在想什么?
爱因斯坦:我在想........牛顿定律可能不一定是对的。
老师:你说啥?
爱因斯坦:我觉得,或许我们应该重新定义时间、速度和空间的关系,牛顿定律在微观高速环境下可能并不适用,还有欧几里得假定,也有点问题.......
老师:我拜托你,先把功课学好,别去想这些乱七八糟的事情了。
爱因斯坦:可是老师......
老师:别可是了,明天把你看的课外书都交上来。还有,明天让你的家长来学校一趟,再这样下去,你就别来上了,我教不了你这个学生。
在家长和老师逼迫之下,爱因斯坦最终放弃了物理和化学,把主要精力放在了自己的弱课上,最终没能考上大学。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