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哉!学生要拼命迎合命题人的一厢情愿
标签:
教育 |
临近高考,同学们做了大量的不同地市模拟试题,很多表面上很常规的设问却配以很另类的答案,让同学们看后难以理喻,怨声载道。细想,这样的试题对学生已经养成的正确的思路的干扰是极其巨大的。很多不自信的孩子会认为是自己的分析出了问题,继而否定先前苦心培育的思路,走上歧途,成为射雕英雄传最后那位走火入魔的欧阳锋。
命题人设定的答案在高考中是最致命的。由于很多命题的老师出自高校,并没有一线教学的实际经验,他们的想法只是他们的想法,与真正在讲台上授课的高中教师一定是有差别的,所以从他们的角度会认为命制的答案是准确的全面的,但在高中教师眼里却被认为是不合常规甚至是有重大瑕疵的。而由于体制的问题,一线教师并没有太多的话语权,提了意见一般也不会被采纳。故错误的答案就会在阅卷中得以实施,一部分孩子的升学就会因此受到影响。而高考的主要任务就是选拔,选拔的核心就是“公平”,只要公平,哪怕用的是错误答案,只要一错到底,一视同仁,很多同学也只会自认倒霉,坦然接受。
下面看几个例子。
例一:阅读下列有关材料,结合读图,思考回答下列问题。(12分)
材料二:基多是厄瓜多尔的首都,赤道穿越该城市。位于安第斯山区的高原宽谷盆地,海拔2852米,右图为其气候资料统计图。
材料三:2003年以来,中国对拉美出口的产品中,工业制品占90%以上;进口的产品中,初级产品占60%以上。这主要是由拉美国家的经济结构所决定的,也体现出中拉贸易具有很强的互补性。
材料四:安第斯山脉有世界上最大的地下铜矿带,智利铜矿储量居世界第一位,素称“铜矿之国”。
(1)用板块构造学说解释图中山脉的形成原因。(2分)
(2)南美洲西部沿岸陆地自然带呈南北狭长分布,影响其分布的主要因素是哪些?(2分)
(3)根据地形与气候资料,简析基多的城市自然区位。(3分)
(4)据材料三、材料四,分析中国五矿集团公司(中国最大的金属和矿产品综合经营企业)在智利与该国最大的国家铜业公司联合开采铜矿的互补性。(5分)
我们来看第(4)问,题干是问的中国与智利联合开采铜矿的互补性。同学们自然会想到所谓互补性就是我有什么你没有什么,你有什么我没有什么。于是答案组织如下:
中国:①拥有雄厚的资金;②拥有先进的技术;③拥有广阔的铜矿市场④
智利:①拥有丰富的铜矿资源;②廉价的劳动力;③拥有低廉的低价
这样的答案看似正确,却与命题人的答案完全不对路。标准答案如下:
对中国五矿集团公司:①获得稳定的铜矿(原料)供应;②扩大了在海外的投资市场;③增加了开矿机械设备的出口量;……
二者的本质区别是标准答案立足于联合开采后对双方的有利影响,而学生想的却是二者各自占优势的工业区位。估计如果是高考的话,一定会严格按照标准答案来看的,这样常规思维的孩子就吃了大亏。很多学生问我遇到这种情况怎么办?我苦笑了一下,答曰:全写上,没办法。
还做过这样一道题,给的是东南亚的材料,最后一问是很流行的开放性试题,“东南亚要引进新的产业以优化产业结构,观点一是引进资源和劳动力密集型,观点二是引进技术密集型,你同意哪种观点呢?请说出理由。”这类题学生都知道,观点本身不重要,关键是要言之有理,自圆其说。标准答案如下:
“同意引进资源和劳动力密集型,因为①东南亚劳动力充足,丰富且廉价;②东南亚有丰富的矿产、热带作物等丰富的资源;③东南亚低价低廉;④东南亚目前经济水平较低,资金技术力量薄弱,不具备发展技术密集型的条件。”
“同意引进技术密集型,因为①东南亚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技术力量,有了相当的基础;②技术密集型附加值高,经济效益好;③引进技术密集型有利于产业结构的提升;④技术密集型环境污染小,利于保护环境。”
答案本身有点前后矛盾,第一种观点承认东南亚技术水平低,第二种又说有了一定的技术基础,这样的描述让学生无所适从,感觉很不严肃,有点见风使舵的圆滑。我在上课时称之为“顺水推舟答题法”,即承认题目已经认定的既定事实,不质疑材料本身,千万别和材料本身较劲,让你往哪个方向想咱就往哪个方向想。
上述答案的观点二与观点一还有很大不同,观点一主要是从区位的角度来回答为什么引进资源和劳动力密集型产业,观点二若是再从区位角度来回答就会没法组织答案,标注答案则成了引进高新技术的积极影响,完全不是一个角度。更让学生防不胜防。
同样的设问出现在了潍坊二模题中,给的是北京北部燕山的材料,最后一问问的是当地要充分利用地形的优势,观点一发展果树业,观点二是发展林业,请说明你的观点。标准答案如下:
“同意发展果树业,因为①山地丘陵的地形,适合发展果树业;②种果树能提高当地的经济收入;③提高劳动力的就业率。”
“同意发展林业,因为①山地丘陵的地形,适合发展林业;②种森林夏季能防止水土流失;③种森林冬季能防风固沙,抵御沙尘暴。”
潍坊这道题的设问很像上一道引进产业的题,但回答的角度主要是从发展林果业的影响来描述的,除了第一个要点地形是区位。很多学生受上一道题的影响全是从农业区位的角度,比如气候、地形、土壤和水源来回答,结果又与命题人的思维出现差异,得分很低。
最惨的是下一道题,济南二模试题的43题旅游选做题:
43.(10分)【旅游地理】读江淮城市群旅游景点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
第(2)问太常规了,不就是提点建议吗?只要合理就能得分啊,很多同学写到:“①选择线路是尽量不要重复;②注意旅游景点的地域组合和集群状况,追求韵律感;③选择大城市,地区接待能力好的大城市,确保衣食住行的舒适。”
实际答案如下,命题的老师是从旅游资源的欣赏的角度来回答的,你说坑人不!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