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对一堂好课的认识

(2013-04-06 09:27:48)
标签:

教学科研

教育

声明:本文摘自201212《中学地理教学参考》

      作者:邹小波/湖北省随州市第二高级中学


我经常听校内或校外的公开课,听课之后要做翔实的评课。不能简单地说好或不好,要客观地、理性地分析教学现象,评价教学水平。

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和教研经验,我认为一堂好课应具备六个特征和六个条件。

六个特征:1.“大气成就大器”,也就是说要用教师的爱国之志培养出具有报国之志的杰出人才;2.培养学生的关键能力;3.关注学生;4.师生情感交融;5.学以致用;6.实效。

六个条件:1.不存在科学性的问题;2.教师角色定位准确,学生参与积极性得到充分调动;3.预设与生成融为一体;4.既重视学习过程又重视学习结果;5.合理使用课件等音像资源,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有机整合;6.师生互动交流,能促进各自完整生命的成长。

在明确了一堂好课的特征和条件后,我读一堂好课有如下深入认识。

一堂好课,首先应该是“学习课”,而不是单纯的“教学课”。一堂好课给人的感觉应该是师生都是学习者,都在超越自我,学生不仅能看到教师思维的结果,而且能看到教师思维和探索的过程。教师不能摆出一副专门教导别人的架势,学生也不能摆出等待教师“传道授业解惑”的架势。在一堂好课上,教师首先是个学习者,其次是个引导者,最后才是个管理者和领导者。这样的课,才是“学习社会”所需要的好课。

一堂好课,应该是“自主课”,而不是单纯的“执行课”。一个真正优秀的教师应该是个策划者而不是单纯的执行者,是一个名副其实的工程师而不是一个“教育技术工人”。在遵循大纲要求和教育教学基本原则的前提下,他应该有自己的教育教学理念,应该能够自主策划一堂课,一周课,一学期的课,一年的课。教学活动如果有少数人策划,多数人去“落实”,这种课充其量不过是“批量生产的拷贝”,其必然缺乏创造性。

一堂好课,应该有“个性化”色彩,不应该是“标准件”。在遵守教育基本原则和教学大纲的前提下,应该允许教师有自己的教学特点。整齐划一、面面俱到地分项目评价教师的一堂课是否优秀,有鼓励平庸的危险,因为很多创新给人最初的印象往往是“出圈”“片面”“偏激”等等。

一堂好课,是给学生上的,不是给听课人上的。课上的好坏,首先要向学生调查看孩子是否真正得到了发展。应该“以人为本”,不应“以知识点为本”;应该“眼睛向下”,不应该总是“眼睛向上”;应该是“本色”而不是精心排演的“一台戏”。

一堂好课,要有清晰明确的教学目标。新课标强调“以学生发展为本”“以培养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为核心”为教育理念,这是教学的总目标。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只有做到目标清楚,方向明确,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堂好课,要有灵巧善变的课堂设计。一堂课的好坏,与教师对教材的理解和设计有很大关系。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用灵巧多变的教学设计,因势利导、随机应变地转换教学设计模式,让学生最大限度地掌握应学的知识。

一堂好课,要把自主权留给学生。著名美学家朱光潜先生曾有这样一个独特的主张“少上课,多读书。”少上课是要教师放弃话语霸权,把课堂时间尽可能多地留给学生;多读书是要学生学会学习,主动探究,尽可能拓展学习空间。滴水不漏的课,是教师的“匠心独运”,可以让听课者刮目相看,但绝不会让学生受益匪浅。这样的“好课”,是教师的独秀,学生却只当了一回群众演员。没有空间,就没有遐想与深思,何来个性与创新?所以一堂好课是把自主权留给学生,让学生自由发挥,教师仅是引导者。

如果说教师是一个设计者,那我只是设计了一幅“蓝图”,而学生才是这幅蓝图的“创造者”;如果说教师是一个组织者,那我只是组织了一场辩论赛,而学生才是这场辩论赛的实践者;如果说教师只是一个肤浅的引路人,而学生才是这条路上勇往直前的探险家。当我们一起上路后,是学生引着我披荆斩棘、直奔目的地。在这条泥泞的路上,我以一个“教育者”的身份体验着“受教育者”探索的艰辛、发现的惊奇与成功的喜悦,使我再次感受到“教学不是教师教、学生学”的机械相加,而是师生互教互学,彼此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之寓意所在。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