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请假遐想
(2012-05-22 10:15:46)
标签:
教育 |
每个周五下午,请假回家的同学都有十来个之多。这在几年前是不可想象的,因为那时的周六周日老师们都要上课,“讲课”在家长和学生心目中的的分量特别重,都怕耽误课程,所以请假者很少。自从08年全省推行素质教育,再也不允许周六周日老师上课,只能是在同学们自愿的情况下上自习。“自习”在家长和学生心目中的分量特别轻,他们会这样想:“反正是上自习,又不是正课,耽误了也无所谓。”
这是一个认识的误区。周一到周五老师讲解了新课,周六周日两天时间应该是很好的消化吸收的机会。况且周六学校会安排做一套各科的针对练习题,做完后配发答案,周一上课的主要任务是讲解这套练习题。这样请假回家的同学知识得不到巩固吸收不说,连题也做不了,至多是周日下午回来后粗略地对照答案过一遍,直接影响周一的上课效率。
我们再说一下请假的原因——
一是艺术生利用周末学习专业。这部分孩子由于学了艺术,高考录取时对文化课分数的要求相对较低,拿出周末的时间学习专业无可厚非。但周末两天的时间专业课一般不会全部安排满,有的只有一天甚至半天,那剩下的时间干了什么呢?睡觉?上网?逛街?……我们就不得而知了。但需要告诫的是:特长和天赋从来不是炫耀的资本,更不是升学的定海神针,对天赋的依仗越重,一般对文化科成绩越不重视,最后折戟沉沙者比比皆是。一句话,不能单纯地以为天赋可以理所当然地当饭吃。
二是文化科成绩中有一两科薄弱学科,利用周末上辅导班或请了家教。家长看到孩子某科成绩不理想会特别着急,非常想助孩子一臂之力。怎么办呢?花钱上辅导班或是找一对一的家教。实事求是的讲,只要孩子内心有强烈的学习意愿,上辅导班找家教是一定会起作用的。个别辅导的这种形式有学校班级教学无法比拟的优势,那就是针对性强。但很多情况下,孩子成绩不理想同时也丧失了基本的学习动力,周末借辅导之名正好能回家可以放松一下,至于父母花出去的钱能换来多少实效,鬼才知道呢!
三是无正当理由但总能煞有介事的找到回家的依据。这部分同学能把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夸张成无比光明正确的大事。比如:上体育课扭了脚,担心股骨头坏死,必须回家拍片看看;某位远房亲戚不远万里到来,十多年没见了,必须回去;至于结婚假、生日假早已司空见惯。我们慢慢地会引出问题的根源,那就是这些孩子一点都不喜欢学校。为什么呢?
一是孩子崇尚自由的个性与学校的严格管理形成巨大冲突。现在的孩子对于张扬个性的要求越来越高,而管理对孩子的束缚却不降反升。从课堂纪律到卫生内务再到课间跑操,无一不都有着严格的规定,大部分孩子慢慢都能适应,但有一小部分孩子始终感觉不自在,内心永远是排斥的,一有机会就要逃离学校。这是内因。
二是家长从内心深处对高考不像以前那么重视了。以前用“千军万马挤独木桥”的说法来描述高考一点也不过分。那个年代只要能考上,身份就有了质变,从一介农夫变为国家干部,赢得外人的高度尊重,所以那个年代光宗耀祖的全部希望都寄托于孩子的高考上。家长很舍得逼孩子,你必须考上。而现在不同,周围有一些没上过大学也混得不错的例子,这对孩子的影响在潜移默化中是非常巨大的,很多孩子都想走非主流的道路,尽管孩子们对走非主流之路所付出的代价并没有进行深入地思考过。加之计划生育使得家家都一个孩子,家长们视若掌上明珠,不想让孩子吃任何苦头,更谈不上狠心逼孩子了。只要孩子有回家的要求,家长绝不反对,帮忙请假。内心在想:“玩就玩吧,考不上学不要紧,逼急了孩子别出事啊。”这是外因。
俗话说一个巴掌拍不响,我们当然不能一味怪罪请假的同学意识脆弱,不能吃苦,贪玩;也不能埋怨教育制度本身是多么扼杀个性,摧残人性。我要说的是每一个同学都要认清自己的道路,确保每一天的大好光阴没有被荒废,请假不可怕,怕的是光阴虚度,十六七岁的年龄,黄金年华,如果一天天浑浑噩噩,抑或在家睡大觉,上通宵网......,那着实是一件令人心痛的事情。如果真是认为自己不适合高考,那就毅然决然的离开校园吧!不要在乎邻居亲戚异样的眼光,想打工就去打工,想摆地摊就去摆地摊,想烤羊肉串就去烤羊肉串。与其在学校整日昏昏然不知所以然,还不如早日投身社会一试身手呢。
反之,既然想上学,那就好好上,倾尽所有的精力,努力拼搏,上课认真听讲,课下认真落实,自习课内心安静,真正把大脑聚焦到知识上。只要有这种不屈不挠的意志力,就不要怕当前成绩的优劣。奋斗了,即便高考果真不理想的话,还能上研究生,实在不行考博士,机会很多只需抓住一个。只要具备持久的奋斗力,少年一鸣惊人也好,中年大器晚成也好,成功早晚会来到你的身边。
最怕的是纠结!这山望着那山高,在学校上学忍受不了孤独,于是认为自己适合干大买卖。结果在外面干生意赔了钱,又开始后悔当初真该好好上学。不要烤羊肉串的时候被烟呛着了就怀念当初学校的生活,不要在学校里开始枯燥的学习生活时,又梦想自己将来会如何叱咤商场、挥金如土。如果你这样想,那只能说明自己没出息,干啥啥不行。遇到困难就回头的人,没有一条道路会适合他,因为走哪一条道路都会有困难和挫折。
赶紧摆脱纠结状态吧!每天都徘徊在理想和现实之间,不适应现实,又不想自己的理想付诸努力,这是何等难受的精神状态啊。前几天坐出租车,司机说道:“这年头要么好好上学,上出个摸样来,要么早点下学,和我一样,初中毕业,开个出租,养家糊口也没问题。就怕前不着村后不着店,学也没上好,还不愿干力气活,上学养成了一身的好吃懒做的毛病,整天和大爷一样,自认为了不起,实际上啥也不行,就是没数啊!。”他这番话虽不完全正确,但有一定的道理,没数的孩子到处皆是,正所谓:“心比天高,身为下贱”。
还需要告诉大家的是适应并不是无能,叛逆也并不是个性。无论是上自习讲话还是下了课大喊大叫抑或是奇装异服直至少男少女的卿卿我我诸如此类的事情永远不会成为社会的主流,社会再怎么发展,基本的价值观不会变,这就是文化,博大精神的东方文化不是一两代青年就能改变得了的。不要打着“学生”的旗号做着非学生的行为,长翅膀的不一定是天使,在学校里的也不一定是学生。想一想,自己的所作所为还是学生吗?
青春是什么?青春不是歇斯底里的叛逆,不是和父母老师顶嘴,不是打架,不是过早的抽烟喝酒,更不是你认为的在这个年龄理所当然该谈的一场恋爱......所有的这些当你长大成人后只会成为一段幼稚的回忆。所以我坚信,青春并不仅仅意味着年龄或身体的年轻,她更意味着一种积极向上的精神力量。只有终生恪守青年时代的信念,矢志不移,孜孜以求,才是真正的青春的光彩。青春啊,永远是美好的,可是真正的青春,只属于这些永远力争上游的人,永远忘我劳动的人,永远谦虚的人!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