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自相矛盾”的贺兰山

(2012-04-21 08:50:53)
标签:

专业成长

教育

    事出有因,请看下面一题——

   

读我国某区域图,据此回答

“自相矛盾”的贺兰山

图中山脉N是我国(  )

A.农耕区与畜牧业区分界线

B.青藏高寒区与西北干旱半干旱区分界线

C.青藏高寒区与东部季风区分界线

D.内蒙古温带草原地区与西北温带荒漠地区分界线

    面对此题,相信很多老师会选择A项,因为贺兰山是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分界线,而季风与非季风区的分界线应该与400mm年等降水量线相吻合,400mm年等降水量线又是种植业与畜牧业的分界线、森林和草原的分界线。

    而正确选项为D项,没有办法,只能查图了,于是发现了很有意思的一个对比,请看——          

   

 

           “自相矛盾”的贺兰山
           
    右上角为中国季风与非季风的示意图,左下角为中国干湿区的划分。仔细观察,发现贺兰山在中国季风与非季风的分界线上,但在干湿区的划分上,又充当了半干旱和干旱的分界线。

    我的大脑中立即蹦出了这样的想法,干湿区的划分肯定不能以年降水量为单一指标。这正如东北的三江平原,随年降水量不足800mm,但纬度高蒸发量小,同样也可以是湿润地区。而贺兰山的年降水量应该在400mm左右,但毕竟身居内陆,晴天多,光照强,蒸发相对旺盛,故在干湿区的划分上就吃了亏,本来是400mm的年降水量,由于蒸发量太大,最后只相当于200mm的年降水量,充当了半干旱与干旱的分界线,也就成了草原与荒漠的分界线。

    其实很多指标的划分都不可能只参照一个量,在特殊的情况下,会牵扯到两个甚至更多的数量变化,看似自相矛盾,实则有理可循。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