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一直在强调老师批改作业的重要性,批改作业是和学生的间接对话,不只是点出学生在作业中出现的错误,更加附以鼓励性的语言,出问题多的学生还要进行面对面的批改,俗称“面批”,当面指出问题,以便给学生在纠正错误的同时,通过谈话的方式增进师生感情。
但上述的做法劳动量很大,一般教两个班,每班大约六十人,合计一百二十人,每一张试卷都精细的批改是很不现实的,况且,一次次的精心批改,时间长了,学生会陷入麻木状态,面对老师辛辛苦苦写下的鼓励性的语言,估计也只能起到浮光掠影的微弱效果。
更重要的是,今天的作业老师收起来经过认真批改,第二天再讲,尽管只隔了一天的时间,但由于学生作业较多,再次拿到自己的试卷也会多少有点陌生,题目会需要一定的时间来还原回到当时做题的状态,可我们老师一般疏于给学生留出看题的时间,上来就讲,学生还没缓过神来,题就讲完了,效果着实一般。优点是老师通过详细批阅,对学生学情了如指掌,针对性很强。我把这种处理作业的方式称为“回头望月”。
所谓“趁热打铁”指的是时间允许的话或者有意调整教学环节,在课堂上留出做作业的时间,并当堂讲解。缺点是老师没有批阅,对学生做的情况没有“回头望月”那么精准,但可以通过在学生做作业的时候进行课堂巡视,或讲解之前直接询问学生“那些题目感觉有困难啊?”之类的问题的方式,初步掌握学生学情,最大限度的提高讲解的针对性。优点之一是老师生下了批阅时间,可以更加精心备课;优点之二是学生刚刚做完,脑中的做题思路清晰可现,可与老师的讲解形成鲜明的比较,印象深刻,巩固知识的效果好。
上述两种方式各有利弊,在教学中要根据实际情况,建议一般情况下多采用“趁热打铁”,一周尽量保持一次“回头望月”。万不可持之以恒地只采用其中一种。
一家之言,仅供参考。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