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讲授《旅游资源的评价》,采用的是通过展示材料,创设有疑问的教学情境,同学们探究原因。我在备课时很认真,每一要点都设计了恰当的材料。在设计“市场距离”这一要点时,我想了很久也没有想出恰当的例子,侥幸心理占了上风,心想,不行就自己造个材料吧。材料如下:
左上角大家一看就知道是秦始皇陵兵马俑,右下角是济南的千佛山,设计的问题是“为什么秦俑的知名度高每年游客是212万,而千佛山知名度一般,每年却能接待游客535玩人呢?”说实话,旅游人数都是自己编的。
上课一开始很顺利,我也很满意。可到了市场距离这一点上,麻烦来了。提问了很多同学,回答都不能尽如人意。有的说“济南的空气质量比西安好”,有的说“济南人口密度比西安大,人口数量多”,还有的说“秦俑的门票贵,千佛山便宜”......实在没了办法,我只能一语道破。
这埋怨不得学生,学生应经进行了充分思考。败就败在材料是伪造的,本身就脱离实际的材料设计出虚假的问题,学生怎么探究都一定是空中楼阁,徒劳无功。吸取的教训就是所有的教学情境都要来自现实。唯有客观,才有意义。否则所有的预设都是虚幻的,探究讨论也只是隔靴搔痒,无果而终。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