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控旺》后续说

(2024-02-28 12:00:17)

昨天的《控旺》和之前的《让小麦栽培家们没活干,也是小麦育种目标之一》两篇短文发出后,我感觉有人没有看明白我要说什么、或在表达着什么,于是就想要再解释一下。但我仍然不知道,今天咱们这样的解释,是否能够让不明白的读者明白——明白咱是一个小麦育种人,好多话题都是从育种人的角度在说。

  • 农大3214的推广与倒伏

农大3214与农大212、农大211是同组合品种,于2000年审定。

农大3214最早是在海淀区东北旺乡的唐家岭种植,这个村土地基础肥沃,浇水条件好,东北旺农场的养牛场、鸡场都在此——有机肥有来源。

由于农大3214有早熟、产量高,籽粒商品性好等突出特定,一经种植,就受到了种植者的喜爱。记得当年唐家岭村的农技员许林有这样的评价:到粮库卖粮食时,人家粮库人抓把农大3214麦子一看,开口就说,这么好的的籽粒,这就是优质麦啊!于是,粮价给定的是最高级别……

期间,在唐家岭我们还召开了农大3214小麦品种的观摩会,记得当时还在硕博连读的刘冬成(现在河北农大教授)还参与了观摩会的很多工作呢!

观摩会召开的那一年,农大3214倒伏了。这也构成了后来农大3214推广不是很好的直接原因。

在唐家岭展示田种植安排时,我们的意思是;依据农大3214分蘖力强、成穗率高,茎杆偏高且不算太强的特点,每亩18万基本苗最好。

但人家村里的农技员——许林不干啊!许林说,每亩没有25万基本苗高产很难。

我们拗不过许林,只能是按照他们的每亩25万基本苗播种了。

倒伏之前,麦子长得特好,估计的产量也很高,但一场风雨后,终于还是倒了……

  • 农大5181在河南汤阴种植

    2014年,农大5181拿到了河南汤阴县繁种。

依据农大5181的特点,我们提出在汤阴的播种量为每亩15万基本苗最好。但这样的播种量,人家当地农民不干,经过“讨价还价”,后来将播种量提高到每亩20斤左右。

春季我们看过麦苗长势后决定,春季肥水后移到春三叶露头到四叶露头。当时在场的负责人老韩先生表示同意。

但当我从河南回到北京没几天,就接到了从河南打来的电话,电话里说,种植农大5181的一些农户开始浇水施肥了。听到这个,我说马上让他们停下来……不是算我白说,我是真的在“白说”——想要浇水施肥的农户都按照他们自己的意愿干了。

倒伏是肯定发生了。

在不听我话的早浇水施肥地块中,也有没倒的,且这些没倒地块里的麦子,看着穗子大、穗子多,产量应该也不错……

收获那天,我们还请一些专家来测产了,我和倪中福老师都参加了。

后来听老韩讲,这个品种产量就是高。但他还说,不能听宋老师的少播种和春季水肥后移,因为那样虽然没倒,但产量不高;今年秋季他们还要种植这个品种,会按照他们自己的方式种植。

  • “产量低了你负责?”

大概是2013年,一个偶然的机会,我在河南漯河西大坡观看了一个当地农业部门组织的“小麦开播现场会”。

现场会上,当农机手在调整播种量时我看到他们将播种量调的都偏大,于是就问当事机手,为什么用这么大的播种量,同时我还说出了没必要用这样大播种量的理由——土壤墒情适宜,整地质量也较好,且是适期播种……我说:“有您现在三分之二的量就可以,也就是20斤左右就行……”

听到我这一堆“很专业”的话,当事机手一边干着他手里的活儿,一边轻声的问我:“种少了,产量低了你负责?”

对于机手的这个不客气的“将军”,我马上觉得,我怎么回答都不行,因为如果人家聪明一点,对于我的任何回答,人家都有更“绝杀”的继续“将”!

在我身边站着的当地农业局长看我没有立马回答农机手的问题,估计也是怕我感到尴尬,就对我解释说,这样的播种量当地已经习惯了,我们也做工作,但都没用,像您说的“适宜”播种量在农民这里根本就行不通。

此时,我忽然觉得,同样或近似的问题,在其它场合我也遇到过,就是:“种少了,产量低了你负责?”

  • 最近这些年我在干嘛?

经常看我博客的朋友会发现,自2015年以后,我写有关于“降杆”、“提高茎杆质量”这些方面的博文较以前多了,为嘛?

是因为,在倒伏和怕倒伏的一类事件上,我受了“刺激”!

受了刺激以后,就好琢磨这些事儿、这些现象。琢磨来琢磨去,我发现,逢是我们对农民、对种植者有“要求”时,肯定是我们的品种存在缺陷,要求种植者这样或那样,图的是通过种植过程中的“调整”,来抑制“问题”和“毛病”的发生,避免发生后给农民造成损失、给我们、品种等造成不好的影响……

这叫什么?

叫“预防”。

我曾经说过,说“农民的种植习惯也是我们的育种目标”——这是我明白后说的。

平时用玩笑的方式我也在说:农民不是喜欢大播种量吗?那我们就给他们准备每亩播种100多斤都“没事儿”的高产品种;农民不是好早春浇水施肥吗?那我们给他们准备的品种就是喜欢早春浇水施肥的高产类型……

品种不行,“预防”做的再好也没用,更何况,更多时候,没人听我们“那一套”呢!

所以,从提高品种适应性下手,首先要解决抗倒伏问题。

于是,矮杆、强抗倒、产量高的龙堂1号、龙堂2号就出现了

  • 还应该有更好的类型出现

应该说,龙堂1号、龙堂2号只是这样“类型”的开始,在这样“类型”的基础上,我们还要向其揉入更“亮点”的、适应性更强的性状,譬如,矮杆加大穗,加早熟;譬如,矮杆加小叶片,加早熟,加强筋;譬如,矮杆加对水肥反应迟钝,加光合效率高,加源、库、流协调、积极等诸多“因素”。

等等这些,其目的就是让品种更适应市场,更适应农民习惯,适应环境及变化,适应在高产前提下,怎么种都行!

还是我曾经说过的这句话:育种人一定要有目标,有远大的目标!虽然育种人的目标不可能都能实现,但一定要有!

《控旺》后续说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