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宋印明-麦S
宋印明-麦S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2,623
  • 关注人气:59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调整“思路”——说大穗类型的改良

(2024-02-12 06:04:48)

小麦育种人也好,小麦生产者也罢,几乎没有不喜欢大穗类型小麦品种的。
喜欢归喜欢,但在小麦生产实际中,大穗品种并不多。大部分的大穗类型品种往往都是看着好看或“稀罕人”,实际群体产量并不高,究其原因也简单,“稀谷袖大穗”嘛!
可能是由于“稀”,穗子才大了。
由此,小麦育种人很自然的想法就有了——将大穗类型和分蘖成穗数多的类型相结合,通过对目标性状——旣大有多个体的选择,实现单位面积穗数的提高,从而增加产量;小麦生产人的想法也有了——通过增加播种量或幼苗期到“两极分化”前期的多浇水施肥,将单位面积穗数提高,实现大穗高产!
就像我们一样,更多的育种家们按照上述思路做了,但效果不好!一些栽培家们通过栽培方式来提高单位面积穗数的错错也用了,其效果也同样是不好。
品种的“特性”也叫“本性”。“本性难移”!
早前我们接触到的、最值得利用的大穗材料就是沈天民先生的兰考906。
兰考906不仅穗子大,其综合抗病性也好,茎杆也很硬朗。特别是它多花多实,条件适宜时,单穗粒数奇高,且籽粒短圆、较饱满……这些都有别于了那些对环境条件过于敏感的尖大穗类型。
兰考906有这样招人稀罕的表现,它会让育种人“动心”、“动念”!除非您本就不是育种人。
由于(已故)刘广田老师和沈天民先生关系好,所以刘广田老师得到兰考906品系就比较容易、比较早。刘广田老师得到了就等于我们也得到了,因为我们同刘广田老师的关系也了得啊——这就是“平台”!
按照上述我们说到的思路,选择“目标”性强的、分蘖成穗多的品种(材料)对兰考906的穗子少进行改造,我们做了不少组合,给我留下最深印象的组合就是:兰考906/美国矮杆多穗小麦。
美国麦子几乎都是多穗没问题,但也都茎杆偏高,矮杆几乎没有或很少。
上世纪90年代,张爱民老师从美国引进了一批矮杆多穗(穗子不是一般的多)的美国小麦材料,且多数还是白粒,熟期不晚!
有这样表现的“美国麦子”,其就是改造兰考906(穗子少)最好、“目标性状”最强、性状最突出的亲本!
组合配了,后代选择了,但我们想要的——既大穗、又多穗的类型没有在兰考906/美国矮杆多穗小麦组合后代出现。
我记得,这一类材料选择到2004年前后,就都淘汰光了。
紧接着,我们又弄了大穗大粒的“二瓦”(有曾经的几篇写“二瓦”的博文为证)。同样的思路、同样的意图,同样是折腾了好几年,最后也是不了了之。
在这以后,弄大穗我们有了一个不长的“停顿”期。
2015年,我们已经搬来曲周了。一次应朋友相邀,我去参加了一个在邱县召开的一个大穗品种观摩会。“观摩会”展示的大穗品种叫“吨半麦”。
据说,当时观摩会主办方将这个“吨半麦”种子的价钱订到十几块钱一斤,虽然“品种”还没有审定!
观摩会现场氛围不错,还有不少农业界的记者们参与,这其中就有河南科技部的记者。他们认出了我,并想要让我就看到的“东西”,说点什么,我当时拒绝了,虽然有想要说的——不敢瞎说啊!特别是“大穗”类话题。
“东西”我看了,有亮点——穗子不小,穗型不尖,茎杆也不高,总体表现还不错。但产量,可能不像他们说的“吨半”那样高。
记得我回来后,把当时没敢说的意思写了一个我的“看法”博文。当博文被我的一个媒体朋友看到后,他立马提醒我“别惹事儿”……于是我将博文撤了。
可能是观摩会的氛围或他们的“高价”让我动心了——大穗还得弄啊!
但再弄就与“上述”的弄法有不同了。
不能在继续找分蘖成穗多的亲本来改良大穗类型的“穗少”,而是应该在保持原有大穗类型基本穗数的基础上,通过继续增加穗粒数和千粒重来获得更高的单穗重,这叫“加强”,其有别于“改造”。
穗子不怕大!怕就怕不大!越大越好——如果当单穗重提高到4克、或5克时,每亩有20来万穗子就够用了,还要那么多干嘛!大穗品种产量不高不是因为穗子少,而是因为穗子还不够大!
于是,一类大穗“加强”型组合有了,譬如:沃麦313///众信麦998//吨半麦/WF6,航空麦/二瓦后代//众信麦998/济麦44,航空麦/二瓦后代//岱麦366/中麦578等
“停顿”过后,当我们再弄大穗时,是因为感觉此时材料凑手了——有了不同特点的几个大穗类型, 同时特别是“会灌浆”WF6(稷麦336)和早而大粒、而强筋中麦578的“出现”,让大穗灌浆不好、灌浆慢、籽粒小等一些传统大穗所带有的毛病,有了被改造和“改造好”的可能!
大穗不能小粒!大穗大粒类型,一定要灌浆好,灌浆快!熟期不能太晚,籽粒商品性要佳!
很多时候,我们想法有,但当材料不凑手、材料缺这少那时,即使是实施了想法,其效果也不会理想、甚至还会因为效果的“不理想”而让思路遭到怀疑,让我们“能力”遭到质疑……
2023年夏季,由于小麦灌浆期连续数天的降雨,让更多的小麦品种、材料灌浆都出现了问题,因此籽粒灌浆不好被淘汰的升级材料大量出现,但对灌浆环境要求较高的这些大穗类型,在此种情形下确出人意料的表现不错。
2023~2024年度,我们F3升级品系总数是66个,其中,有38个品系是大穗组合后代。38个大穗品系在产量初比试验小区中,不管它们行不行,想着就让人兴奋!
最值得 一说的组合是:航空麦/二瓦后代//岱麦366/中麦578。这个组合共有9个品系升级,它们总体表现是:微量沉淀值较高,单行产量较高,千粒重在50克以上的就有5个品系,且矮杆、早熟(大穗类型再结合有矮杆、早熟,是值钱的表现)。
有这样多、这样好的大穗品系升级到产量初比试验,这是我们弄大穗从来没有过的。这是不是在说明,这些东西行?说明,这样的思路调整正确?
该拭目以待了!
调整“思路”——说大穗类型的改良

调整“思路”——说大穗类型的改良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择机选择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