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出(散文)
2023-03-26 08:35:42
标签: 旅游 情感 文化 娱乐 杂谈
日
出
“太阳光,金亮亮,雄鸡唱三唱,花儿醒来了,鸟儿忙梳妆……”这是一首儿歌,读小学时经常唱。那时候踏着晨曦去学校,确实可以观赏日出,但正处于顽皮淘气的年纪,即使看日出,也不过心更不过脑,转眼就忘得一干二净。星期天,太阳还没出山,母亲便催促道:“上山割草去!”我赶忙抓起镰刀,扛着两头尖扁担冲出家门。母亲规定,割一担草回来,才可以吃早饭。汗流浃背回到家,太阳已经升起一竿子高了。
高中毕业回乡躬耕力作,还肩负着“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的神圣使命,必须表现优秀,招工、参军、上学时才可能得到贫下中农的推荐。因此,我很卖力地在“广阔天地炼红心”,苦活、重活、脏活、累活抢着干,力图给大字不识几个的群众留下一个好印象。农闲时,我得上山砍柴,挖窑烧炭,分担母亲身上的繁重负累,减轻薪酬微薄的父亲开销压力,观赏日出成为一种奢望。
铁路招工,我如愿得到贫下中农的推荐,到高原铁路上来,成为腰扎工具带、手拿检车锤的列检工人。列检与铁路其他工种一样,硬逗硬,既拼体力,更讲技术,而且安全压力大,“一点不能差,差一点也不行”。每个班次,我都如履薄冰,如临深渊,精检细修,确保安全。休班时,我还得打理家事,照顾小孩,忙坏了,累狠了,躺下就卟鼾连天,哪里顾得上观赏日出?
一天,翻看中外名人传略。一则史料称:19世纪一个黎明,在巴黎乡下一栋亮灯的木屋里,福楼拜给最亲密的女友写信:“我拼命工作,天天洗澡,不接待来访,不看报纸,按时看日出……”我被“按时看日出”这句话镇住了。福楼拜是法国大作家、世界级文豪,一向以“面壁写作”自勉,不肯虚度一寸光阴,却每天惦记着“日出”,把再寻常不过的晨曦之降视为盛事。这说明了什么?
我竭力想象,久久揣摸,终于看出门道:黑夜,意味着歇息和孕育;而日出,则象征着诞生、跃升和伊始。因为日出,生命画册又增添了新的页码,体能电池又注入了新的热力。迎接晨曦,不仅是感官上的愉悦,更是精神上的体验。这是一场别开生面的相遇,让我们有机会和生命完成一次对视;这是一个被照耀和沐浴的契机,赋予生命以新的索引、新的知觉、新的闪念、新的启示和新的发现。
不久,我又在一本被虫蛀得不成样子的线装书里读到一首诗,是号称“十全老人”的乾隆以《己酉八月登日观峰看日出》为题写下的:“梦断天鸡喔,起看旭日升;遥闻青海沸,瞥见彩云腾。烂锦飞千丈,金波涌万棱;扶桑真有望,放眼快先登。”乾隆一生写下数以万计的诗,能流传于世的却是不多,这首诗就是其中之一。我乃一介平民,不可能像皇帝那样旷达洒脱,但不等于没有自己独特的视角。
我想明白了,在对待日出的事情上,自己是有过失的。美景当前,却不欣赏,满足于“两点一线,三饱一躺”,生活少了许多趣味和情调。让日子过得精彩一些,应该是每个人的基本诉求。说一千,道一万,不如实地看一看。
好运眷顾,也因有缘,我到过庐山、梵净山和峨眉山,真切地观赏了日出,这才知道,以前的我真是井底之蛙,所有托词都显得苍白无力。在这三座名山上,大自然的宏伟、壮观、瑰丽和美妙,借助日出尽情吐纳和彰显,深深触动了我心内最柔软的地方。
庐山五老峰、梵净山蘑菇石和峨眉山金顶,是观赏日出的最佳位置。我顶着夜露,站在崖头眼巴巴地等着。黎明前的风凛冽强劲,期待的心情焦灼躁动。
东方现出鱼肚白,接着变成桔黄色、粉红色、绛紫色,峰峦和云海的色彩便有了“谁持彩练当空舞”的气场。云蒸霞蔚里,一道浅红的弧线向上弯起,不一会,一只圆球腾地弹出云海,初时如蛋黄,接着像铜镜,很快似银盘,而且越来越亮,浑成一团熠熠的白光,依稀可见中央的一轮满圆。但光线并不刺眼,只是温和地放射着,天际却已亮了。峰峦和云海像显影液里的照片一样现出本相,悬崖峭壁都贴上亮闪闪的金箔,树木草棵沐浴在融融的晨光里,空气中充满了令人荡气回肠的清新。
我呆了,痴了,有关知识在眼前活灵活现,并且飞速扩散铺展,成就感和获得感油然而生。日出带来的暖意,悄悄渗入我的肌肤,浸入我的体内,温柔地呵护着我的五脏六腑,再通过筋脉和毛细血孔向外传递,全身酥酥的、暖暖的,直想羽化飞升。这种感觉妙不可言。
回来后,我反复回味观赏日出的体悟,禁不住感叹:观赏日出,是生命健康与性情积极的标志,更是精神明亮的张扬。观赏日出,不仅代表了一种生存状态,更昭示着一种热爱生活的理念,同时体验一种生命哲学和精神美学。甚至可以这样说,观赏日出,其实是一个人给自己的生命举行升旗仪式。这种仪式既安静,又纯粹。
那以后,我养成观赏日出的习惯,哪怕只是短暂的仰望、瞬间的凝视,都让我满心欢喜,精神抖擞。坚持,再坚持,就可以拥有许多红润的日子,并且让未来有一个明朗的方向。
日出(散文)
日 出
“太阳光,金亮亮,雄鸡唱三唱,花儿醒来了,鸟儿忙梳妆……”这是一首儿歌,读小学时经常唱。那时候踏着晨曦去学校,确实可以观赏日出,但正处于顽皮淘气的年纪,即使看日出,也不过心更不过脑,转眼就忘得一干二净。星期天,太阳还没出山,母亲便催促道:“上山割草去!”我赶忙抓起镰刀,扛着两头尖扁担冲出家门。母亲规定,割一担草回来,才可以吃早饭。汗流浃背回到家,太阳已经升起一竿子高了。
高中毕业回乡躬耕力作,还肩负着“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的神圣使命,必须表现优秀,招工、参军、上学时才可能得到贫下中农的推荐。因此,我很卖力地在“广阔天地炼红心”,苦活、重活、脏活、累活抢着干,力图给大字不识几个的群众留下一个好印象。农闲时,我得上山砍柴,挖窑烧炭,分担母亲身上的繁重负累,减轻薪酬微薄的父亲开销压力,观赏日出成为一种奢望。
铁路招工,我如愿得到贫下中农的推荐,到高原铁路上来,成为腰扎工具带、手拿检车锤的列检工人。列检与铁路其他工种一样,硬逗硬,既拼体力,更讲技术,而且安全压力大,“一点不能差,差一点也不行”。每个班次,我都如履薄冰,如临深渊,精检细修,确保安全。休班时,我还得打理家事,照顾小孩,忙坏了,累狠了,躺下就卟鼾连天,哪里顾得上观赏日出?
一天,翻看中外名人传略。一则史料称:19世纪一个黎明,在巴黎乡下一栋亮灯的木屋里,福楼拜给最亲密的女友写信:“我拼命工作,天天洗澡,不接待来访,不看报纸,按时看日出……”我被“按时看日出”这句话镇住了。福楼拜是法国大作家、世界级文豪,一向以“面壁写作”自勉,不肯虚度一寸光阴,却每天惦记着“日出”,把再寻常不过的晨曦之降视为盛事。这说明了什么?
我竭力想象,久久揣摸,终于看出门道:黑夜,意味着歇息和孕育;而日出,则象征着诞生、跃升和伊始。因为日出,生命画册又增添了新的页码,体能电池又注入了新的热力。迎接晨曦,不仅是感官上的愉悦,更是精神上的体验。这是一场别开生面的相遇,让我们有机会和生命完成一次对视;这是一个被照耀和沐浴的契机,赋予生命以新的索引、新的知觉、新的闪念、新的启示和新的发现。
不久,我又在一本被虫蛀得不成样子的线装书里读到一首诗,是号称“十全老人”的乾隆以《己酉八月登日观峰看日出》为题写下的:“梦断天鸡喔,起看旭日升;遥闻青海沸,瞥见彩云腾。烂锦飞千丈,金波涌万棱;扶桑真有望,放眼快先登。”乾隆一生写下数以万计的诗,能流传于世的却是不多,这首诗就是其中之一。我乃一介平民,不可能像皇帝那样旷达洒脱,但不等于没有自己独特的视角。
我想明白了,在对待日出的事情上,自己是有过失的。美景当前,却不欣赏,满足于“两点一线,三饱一躺”,生活少了许多趣味和情调。让日子过得精彩一些,应该是每个人的基本诉求。说一千,道一万,不如实地看一看。
好运眷顾,也因有缘,我到过庐山、梵净山和峨眉山,真切地观赏了日出,这才知道,以前的我真是井底之蛙,所有托词都显得苍白无力。在这三座名山上,大自然的宏伟、壮观、瑰丽和美妙,借助日出尽情吐纳和彰显,深深触动了我心内最柔软的地方。
庐山五老峰、梵净山蘑菇石和峨眉山金顶,是观赏日出的最佳位置。我顶着夜露,站在崖头眼巴巴地等着。黎明前的风凛冽强劲,期待的心情焦灼躁动。
东方现出鱼肚白,接着变成桔黄色、粉红色、绛紫色,峰峦和云海的色彩便有了“谁持彩练当空舞”的气场。云蒸霞蔚里,一道浅红的弧线向上弯起,不一会,一只圆球腾地弹出云海,初时如蛋黄,接着像铜镜,很快似银盘,而且越来越亮,浑成一团熠熠的白光,依稀可见中央的一轮满圆。但光线并不刺眼,只是温和地放射着,天际却已亮了。峰峦和云海像显影液里的照片一样现出本相,悬崖峭壁都贴上亮闪闪的金箔,树木草棵沐浴在融融的晨光里,空气中充满了令人荡气回肠的清新。
我呆了,痴了,有关知识在眼前活灵活现,并且飞速扩散铺展,成就感和获得感油然而生。日出带来的暖意,悄悄渗入我的肌肤,浸入我的体内,温柔地呵护着我的五脏六腑,再通过筋脉和毛细血孔向外传递,全身酥酥的、暖暖的,直想羽化飞升。这种感觉妙不可言。
回来后,我反复回味观赏日出的体悟,禁不住感叹:观赏日出,是生命健康与性情积极的标志,更是精神明亮的张扬。观赏日出,不仅代表了一种生存状态,更昭示着一种热爱生活的理念,同时体验一种生命哲学和精神美学。甚至可以这样说,观赏日出,其实是一个人给自己的生命举行升旗仪式。这种仪式既安静,又纯粹。
那以后,我养成观赏日出的习惯,哪怕只是短暂的仰望、瞬间的凝视,都让我满心欢喜,精神抖擞。坚持,再坚持,就可以拥有许多红润的日子,并且让未来有一个明朗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