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石碓(散文)

(2022-10-08 09:54:41)
标签:

旅游

情感

文化

娱乐

杂谈

石碓

 

电视上经常看到高山族同胞木杵舂米的镜头,邓丽君演唱的《杵歌》也在大陆流行多年。我曾走访一些少数民族村寨,看见最多的还是木杵舂米的升级版——石碓。其实,在南方广袤的山野里,无论是汉族还是少数民族,普及率最高的粮食加工器具应该是石碓。

石碓何时传进我们山里已无从查考,但各家各户都有石碓却是事实。在山里人的心目中,家里可以没有金银珠宝,可以没有绫罗绸缎,但必须有石碓,因为将稻谷、玉米、高梁之类的谷物脱壳、捣碎、舂细,离不开石碓。“石碓原住大山岗,如今搬到平地上,一天三拜又四拜,密密点头叮米粮。”这是一首山里的童谣,至今我还能唱。

山里的石碓,由碓体、碓轴、碓尖、碓柱、碓臼和碓架组成,典型的木石结构。

碓体用粗大的榉木制作,约一丈二尺长,以中部为界,前部刨光磨滑,中间凿出一个方孔,便于安装碓尖;后部砍削成踩板,也便于安装碓轴。没有装上碓轴的碓体,极像放大上百倍的冰棒。碓轴也是用榉木制作,两端各削出轴头,中间凿出长方孔,安装时从踩板端头往里敲,直抵前部圆体为止。装上碓轴的碓体,酷似平放着的十字架。

礁尖直接捣舂谷物,用坚木制成,上端为方形榫头,卯进碓体前部中央,下端由粗而细,最初只是木头,后来才装上铁筒,以期延长碓尖使用寿命,增强捣舂谷物的硬度。碓柱则为两块凿至半截沟槽的厚石板,对称着埋进地面,碓轴就在沟槽里活动。

与碓尖对应的是状如漏斗的碓臼,用青石或白石凿成,需要捣舂的谷物就盛在里面。碓架则是将两根柱子对称插进地面,柱子之间对穿一根横梁,捣舂时充当扶手,不用时将带丫口的木棒顶进横梁中央的凹槽,下端抵在踩板上的圆窝里,防止碓体落下砸伤人。不少人家为了更加保险,用棕绳将碓体前部吊在房梁上。

石碓的木制部件榫卯相接,石制部件古朴粗犷,一般坐落在靠墙的地方,乍看酷似伏枥的战马。捣舂时,左手扶着碓架横梁脚踏踩板,右手握着带弯头的竹杆拨翻碓臼中的谷物。如此一起一落,不断重复,谷物便脱壳、捣碎、舂细了。踩碓是力气活,拨碓则是技术活。山里人称捣舂为“赶马”,形像而逼真。一年四季,从屋里传出石碓“吱呀——砰咚——咣啷——”的响声,俨然是古老而奇特的乡村绝唱。

儿时,捣舂谷物是每天的必修课。届时,小伙伴们都会过来帮我的忙。几个小家伙一脚在踩板边上,一脚放在踩板上,随着童谣的节奏,跳皮筋似地踩下蹦起,碓体便像油井上的磕头机那样不断地拜上磕下。这家干完了,再到下一家,重复着在这些工序。现在想来,那时候捣舂谷物不是出于喜欢,而是必须,因为我们得将谷物加工,煮成或干或稀的饭食,填进饥肠咕噜的肚子。

我见过兄弟民族打糍粑,主家将糯米饭倒进石槽或木槽里,两个帮忙的壮汉抡圆了木槌,一起一落使劲砸,颇有“力拔山兮气盖世”的架式。我们山里,逢年过节或喜庆日子,各家各户也打糍粑,因为祭拜祖先时要用,给回娘家拜年的女儿回礼要用,给贺客回礼也要用。但我们打糍粑,不用石槽,也不用木槽,而是用碓臼。打糍粑前,将碓体抬开,洗净碓臼,倒入热腾腾的糯米饭,辛苦而热闹的场面旋即展现。

打糍粑不光拼力气,还讲究技巧。必须趁糯米饭热时打,否则饭凉了米粒返硬,不容易捣融。也不能用木槌砸,因为碓臼上宽下窄,砸不透。必须用竹棒,轻巧灵便,便于掌控。但一次只能上两个人,将竹棒夹在腋窝里,双手握紧斜着一上一下往碓臼里捣。若是三个人一起捣,三根竹棒在碓臼里互相别着,这活就干得不利索。我到铁路上来之前,曾经打过一次糍粑,还没捣好,便累得像被赶急的狗,大张着嘴直喘粗气,腋肢窝麻麻疼,手掌心辣辣痛。旁人笑骂道:“你不是干这活的料!”

糯米饭捣融,光滑细腻,白如凝脂,才算成功。起出时,主家将起到润滑作用的熟蛋黄擦手,把粘在碓臼周围的米糊刮到饭团上,捣臼的两人将竹棒慢慢绞扭,慢慢提起,主家顺着竹棒将饭团往下抹,搁进筛箕里。帮忙的女人也用熟蛋黄擦手,将偌大的饭团掰开,搓成一只一只包子般大的饭团,压成圆饼,饼面点红,或印上吉祥图案,或写上喜庆词儿,糍粑就算打好了。男人也没闲着,将碓臼洗净,抬起碓体原样装回。

这些年,粮食加工机械已在乡村普及,石碓迅速退出历史舞台。去年,老弟拆掉老屋,修建新楼,碓柱和碓臼填进宅基里,拆下的柱、梁、桁、檀,还有碓体、碓轴、碓尖和碓架,都当成柴火卖给酿酒的人家。看着那个满脸堆笑的男人拉走这些木制品,我的眼睛有点潮,心口有点痛,因为这些物件曾经承载着全家的历史,维系着游子的乡愁。

夜里闭目遐思,终于悟出:过去为现在奠基,现在为将来准备。恍惚间,我仿佛看到燃烧着的碓体、碓轴、碓尖和碓架,如同火中凤凰,正在涅磐!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石磨(散文)
后一篇:瓦房(散文)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