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说说路摊烧烤那些事

(2013-08-04 16:28:34)
标签:

苯并芘

熏烤

油炸

癌症

健康

分类: 营养科普

   

 

                           说说路摊烧烤那些事

 

               http://s1/mw690/96932ecftx6BAJ9Wl2g80&690    
     当晚上回家时,看到烟雾萦绕的烧烤旁的露天里,三五成群的人们围在一起,一边吃着,一边畅饮凉啤聊着天,是件很惬意的事情。有人说,“看新闻看多了,不怎么敢在外面小摊吃。”也有人说,“整天吃,也没事呀。”那么,今天咱聊聊路摊小吃这些事。

一、  熏烤面筋、烤肠美滋滋的诱惑、煎炸鱿鱼后的爽感

    熏肉、熏鱼、火腿等食品在加工时需利用木屑等各种材料焖烧产生的烟气来熏制,以提高其防腐能力,而且使食品产生特殊的香味。熏烤所用的燃料木炭的烟雾中含有少量的苯并芘,在高温下有可能侵入食品中。而且烟熏气体中含有致癌物质苯并芘,容易污染食品,必须引起警惕。

    路摊上也有不少用煤炭和煤气进行熏烤的,它们不完全燃烧也会产生苯并芘排入大气中,晴空万里时看的烟气不明显,但在晚上和阴天这种气体显而易见。苯并芘对人体的危害除了肺之外,就是消化道了。所以,如果不注意远离生活中的苯并芘来源,食道、胃和大肠等消化系统癌症风险就可能会上升。如果我们还是喜欢贪婪坐在熏烤摊旁边,吮吸着木炭、煤炭不完全燃烧带给我们的礼物的话,最终受伤的是我们自己。

    图中一MM吃的烤肠,看颜色就有些异样,虽然不贵,但觉得就是不健康。肠里面含有的亚硝酸钠起到护色和防腐的作用。看图中过于鲜艳的红色,加的亚硝酸钠似乎有点超量了。常吃过量的火腿肠,亚硝酸钠与人体内胺类物质反应生成致癌物亚硝胺,很有可能引起中毒。再者,加上熏烤的程序,这样食物的营养价值就大大折扣到底了。

 

          http://s13/bmiddle/96932ecftx6BAJ4lfC4ec&690
     除了熏、烤会产生苯并芘外,日常中的油炸这种烹调方式也会产生的。经过油炸的食物会有特别的口感。很多人知道,要想荤菜好吃,煎油炸过油等高温烹调是常见方法。鱼肉类中的蛋白质在加热到200度以上会产生杂环胺。脂肪在300度会产生苯并芘等致癌物质。特别是焦糊的鱼肉里,除了苯并芘,还有杂环胺、苯烯酰胺等多种致癌物质。还有在许多餐馆里,那些给肉类过油时所用的油,往往都是加热多次,这样的油粘稠油腻,并含多种有害物质。

二、苯并芘来源

   说了这么多苯并芘,那么它是什么呢?

                         http://s3/mw690/96932ecftx6BAJpjChka2&690
    苯并芘是多环芳烃(两个或者两个以上苯环稠合在一起形成的芳香族化合物及其衍生物)的一种。多环芳烃有较强的致癌作用,其中含五个苯环的苯并芘是具有明显致癌作用的有机化合物。目前,我国对常见食物中苯并芘的限量标准为:肉制品、粮食的食品卫生标准为5微克/千克以下,植物油为10微克/千克以下,熏烤动物性食品为5微克/千克以下。但实际生活中烹烤肉制品时苯并芘含量经常超过这个标准。

   木炭、木屑本身含有少量的苯并芘,煤炭等不完全燃烧也会产生苯并芘。若经常滞留于烧烤地方,肺部容易受伤害。烧烤时,滴于火上的食物脂肪焦化产物发生热聚合反应,形成苯并芘,附着于食物表面,这是烤制食物中苯并芘的主要来源。熏烤的鱼、肉等自身的化学成分——糖和脂肪不完全燃烧也会产生苯并芘以及其他多环芳烃。食物炭化时,脂肪因高温裂解,产生自由基,并相互结合生成苯并芘。以上几种方式都会产生苯并芘。

三、如何预防?

    1.少吃烧烤、熏烤的食物。如烤肠、烤面筋、铁板鱿鱼。如果真想吃,就限制一月就吃一次。多采用蒸煮炖等方式烹调。

    2.减少滞留在熏烤地方的时间,少吸入致癌烟气。

    3.在煎炸食物时,一定不要煎焦食物,注意温度。炒菜油烟:炒菜前一般都要把食用油烧开,而食用油加热到一定温度会产生油烟,这种烟雾中含有许多所产生的具有致癌作用的烃类有机物。而油温不到240 ℃ 时其损害作用较小。所以日常炒菜时不要使油长时间处于烧开状态,注意控制油烟,比如用油烟机。

   4.炒完一道菜后,一定要刷锅,以除去锅四周产生的一些含有苯并芘的黑色锅垢。

   5.不光食物、空气中会有苯并芘,汽车尾气中也含有。所以,可以选择晚上锻炼。空气清新利于健康。

   6.每包香烟中含有0.32μg的苯并芘,不要忽视小数目的日积月累。减少吸烟,尽量不要吸烟。

 

 

 

                                                        如有刊载:

                                                       请联系:王艳丽

                                                       电话:18354256225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