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让夏季不再那么炎热

(2013-05-16 12:59:57)
标签:

夏季

防暑

健康饮食

出汗

分类: 营养科普

    

 

 

 

http://s4/mw690/96932ecfgdcceca5d9ef3&690

    有人说,青岛是没有春天的海滨城市,直接从寒冷的冬季“漂春过海”来到炎热的夏季。夏季到了就容易大量出汗,特别是刚刚运动完之后。汗水的成分不单单是水分,还有钠、钾、镁等矿物质,维生素C和多种B族维生素,少量的蛋白质和氨基酸。大量出汗后,营养素和水分损失的就多,使得消化系统功能下降,导致食欲不振、无精打采、四肢乏力。那么怎样健康度过这个酷热的夏季呢?以下几点建议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会喝水、多喝粥汤

会喝水是指少量、多次、慢饮。一次性大量饮水,很有可能加重心脏负担,突然大量出汗,使食欲下降;过快过急喝,会将大量的空气压入体内,容易引起打嗝甚至腹胀。

当大量运动后,提倡这样的饮水:一口水含在嘴里,分几次咽下,这样可以滋润干咳的喉咙和口腔,能够有效缓解口渴。

多喝粥汤,比如豆粥、豆汤等解暑食品。对于经过大幅度运动的同学,可以喝些淡盐水。少喝甜饮料,普通甜饮料仅含有糖分和水分,不能提供给人体所需的维生素和矿物质,可能还会越喝越渴。

二、多吃新鲜蔬菜、水果

大量出汗,损失最多的是维生素和矿物质。而蔬菜和水果是良好来源。蔬菜是胡萝卜、维生素B2维生素C、叶酸、钙、磷、钾、铁的良好来源。提倡多吃些深绿色蔬菜。深绿色蔬菜含有叶绿素、花青素等多种色素以及其中的芳香物质,它们赋予蔬菜特殊的丰富色彩、风味和香气,有利于促进食欲。大多数新鲜水果含水分85%-90%,是膳食中维生素、矿物质和膳食纤维(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果胶)的重要来源。水果中的有机酸(柠檬酸、苹果酸、酒石酸等)比蔬菜丰富,可刺激消化腺分泌,增进食欲,利于食物消化。同时水果中的膳食纤维,能促进肠道蠕动,有利于机体健康。推荐我国成年人每天吃蔬菜300g-500g,最好深色蔬菜占一半;水果200g-400g.记住这句话就行:顿顿有蔬菜、天天有水果。

三、每天吃些蛋类、牛奶和豆类

 在35℃以上高温时节,人体排汗会损失大量的蛋白质。所以,因及时补充蛋白质。每天一袋酸奶或牛奶、吃一个鸡蛋、喝些豆类粥或吃些清淡豆类食品。都可以有效补充所需的蛋白质。另外,常吃些瘦肉和鱼类补充铁质。

四、清淡饮食,少量多餐

夏季,人们往往食欲不振。最好吃些清淡的食物,一餐吃七分饱,或更少一些。少量多餐,可以促进食欲。

五、减少冷饮食用量

夏季来临,吃一块冰棍或雪糕抑或是一品美味的冰淇淋,会给我们味觉和触觉上带来凉爽冲击。但研究证明,冷饮是不会起到降温功效的。反而,因血管受冷收缩,会降低身体散热速度。冷饮只能带给我们短暂的口腔凉爽,不是最佳的解暑饮品。而且,冷饮中含有大量的糖分,不仅不解渴,反而可能越喝越渴。

第二个危害是刺激胃肠壁,降低食欲,影响消化。

第三个危害是冷饮会妨碍咽喉部位的血液循环,降低了咽喉的抵抗力,容易使人发生呼吸道感染。特别是从低温的空调间出来,外面与里面这一冷一热的温差,最容易发生呼吸道感染。

第四个危害是营养不平衡。像冰糕、冰棍、冰淇淋含有大量糖分,它们的美味是甜味剂、增稠剂、香精等多种添加剂调配而成,营养价值极低。而且,冰淇淋里面含有较高的脂肪,想减肥的朋友们特别是女生更要注意啦。

所以,减少冷饮食用量。如要吃的话,每天只吃一品,建议在饭后食用,避免影响正常一日三餐的饮食。最好,可以用酸奶代替冷饮,这样更有利于身体健康。

参考文献:

[1]范志红.  让家人吃出健康[M].后浪出版公司。2013(2)

 

                                                                 本文属原创,如有刊载请联系:

                                                                    王艳丽

                                                                       手机:18354256225

                                                                        邮箱:2502100029@qq.com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