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循证医学》课后感想201310610003

(2014-05-11 19:41:51)
标签:

方清

循证医学思想

宜昌中心医院

分类: 循证医学分享

最开始接触“循证医学”这个词是在大学逛丁香园论坛的时候,里面经常提到循证医学,及循证医学经典的搜索引擎即Cochrane,当时对于这个网站了解并不多,对循证医学这个词也只是字面理解为“医疗过程中要追踪溯源”。后来查了相关资料也只是知道Cochrane是世界最大最全的医学数据库。

真正意义上开始全面了解“循证医学”及其在临床工作中的意义是在上了方清老师的课后,简单的“循证医学”四个字包含的意义不简单。循证医学(Evidence-based Medicine,EBM)包括四个方面——①证据,即最佳的临床研究证据,要求是最新的临床试验,而且是可获得性的;②经验,即医生本人的临床经验;③意愿,即病人的主观意愿;④监督,即实施过程中的督导。虽然课本上及网上给予循证医学很多不同的定义,但是我觉得方老师的定义更完整也更符合这门课程的要求,即:认真、明确和明智地应用现有的最好的临床研究证据或最新临床试验证据,同时结合医生的自身专业技能及临床经验,并充分考虑到患者本人的意愿,并对患者作出谨慎正确的医疗决策。

这与我们在本科期间学习到的不管是课本上要求掌握对于疾病的认识或者是实习时关于临床经验的习得都不一样,也就是传统的医学知识。循证医学更加强调的是“任何医疗决策都应建立在最佳的科学研究证据基础上”。这一改以前我们认为“医生的经验越多,会治的病就越多”的观念,更加强调对人性的关怀及科学准确的认识和治疗疾病。

循证医学的概念在20世纪七十年代末提出后,得到了很好的发展并完善为Cochrane系统评价体系,它是指根据某一具体的临床问题,采用系统、明确的方法收集、选择和评估相关的临床原始研究,筛选出合格者并从中提取和分析数据,为疾病的诊治提供科学的依据。它还能根据评价等级对证据进行分级。“具有严格、明确的方法并不断更新”是Cochrane系统评价的特点。该体系常常使用Meta分析( quantitative systematic review, 定量系统评价)评价文献,使得搜集的数据更加客观完整及准确。在文献搜集时,其步骤顺序为:确立题目——检索文献——选择文献——评价文献——搜集数据——分析数据——解释结果。这一体系建立后得到越来越多的临床医生的认同及重视,许多临床医生开始关注于临床数据的收集及疾病的科学研究(动物试验),其在临床实践的实施中有以下4个步骤,简称4A,包括——①提出临床问题(Ask clinical question);②获取最佳证据(Acquire the best evidence);③评价证据(Appraise the evidence);④应用证据(Apply the evidence)。这一系统使得近代医学及流行病学有了质的飞跃,很多优秀的文章由此产生,许多疾病也被更加了解。随着网络的发展,越来越多的资源开始走向网络,这就促使1993年Cochrane协作网的建立,该网站主要是收集最新的临床证据及最新的试验数据的数据库。Cochrane协作网初建立的几年的主要任务是收集、整理研究依据,尤其是临床治疗的证据,并建立了资料库——Cochrane图书馆,已成为公认有关临床疗效证据最好的二次加工信息源,是循证医学实践的可靠证据来源之一。从1998年起, Cochrane协作网更加深入地进行方法学研究,以提高研究依据的质量,将研究依据应用于临床实践及医疗决策。而其目前正在加强与循证医学、卫生技术的评估、上市药物的后效评价等,更注重系统评价对临床实践、政府卫生决策产生的影响, 因而对循证医学的作用已更加深入广泛。我国循证医学的发展比西方略晚,1997年正式在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挂牌,命名为中国循证医学中心(中国Cochrane中心),而在1999年正式成为国际Cochrane协作网第十四个中心。方老师即是于该校毕业,这也就为我们更加深入的学习这门课有了坚实的基础。搜寻了方清大夫的网站后发现,他本人也是始终在实践并履行着这一新的医学体系。充分考虑了患者的意愿,而且让患者充分了解疾病并遵求了他们自己的医院。如,对于乙肝的治疗及预防,网站上完整的说明了该疾病的性质及治疗方法,并要求患者遵循医师的治疗方案,已达到患者及医师之间的信任及理解。也正是由于这些优秀的先进者将新兴的科学的发法带来并无私默默的发展,才推动着中国医疗的慢慢前进。该体系虽然在中国普及尚有限,而且仅仅限于文献的检索,但是如今的趋势都指向这一体系必将成为以后的临床治疗的重要环节。认真的学好这门学科及其方法,不断更新自己的只是,了解其本质并学会在临床治疗中应用并指导我们的决策,将会更好的达到医患之间的平衡,共同攻克疾病。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