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李玫瑾孩子不难管,亲子沟通实操课

(2024-02-18 21:28:48)
标签:

杂谈

李玫瑾孩子不难管,亲子沟通实操课  网盘分享

自然是“有形的、物质的、感性的”,其根本是物质 的,不以人为转移而永恒存在着。人是自然的产物,唯有把人和自然环境联 系起来,才能理解人和解释人;人也只有在与自然的联系中才能理解自己。因此,人是可以认识自然界的。


李玫瑾孩子不难管,亲子沟通实操课  网盘分享链接 点 zhihuiyinqing.com.cn





同时,人是肉体与灵魂相统一的感性实体,是有形体的,这就是人的肉 体;而人的精神、思想、情感、意志等,即所谓的灵魂,依赖于肉体,与肉 体不可分割地联系在一起,随同肉体而存在、成长、消亡。因而,“思维与 存在的统一,只有在将人理解为这个统一的基础和主体的时候,才有意义,

才有真理。”

 

鉴于此,费尔巴哈对人的本质做出了自己的判断,他认为:人是自然 的产物;人是以感性为基础的感性与理性的统一体;人不是一个孤独的“自 我”或“主体”,任何一个人只有作为人类的一分子才能存在,只有依靠人

类才能认识世界。


至于人为何要创造出一个上帝,主要是因为物质和恐惧。因为世上有太 多不确定的因素,人们无法理解,就会感到害怕,也会进行猜测,想象着是 否有某种神奇的力量在操纵它。除了害怕,人们对自然也有感恩,因为自然

为人提供了生存的资源和空间。恐惧感与感恩感交织在一起,就使人产生了依赖感,而这正是宗教的基础。

至于为何产生依赖感,叔本华认为,那是出于人的需要。有了需要,就 有了占有的欲望,欲望无限,而可实现的欲望是有限的。当矛盾无法解决的 时候,人就只好寄希望于某种幻想的力量,希望“上帝”能主持公道,化解

矛盾。

简言之,上帝是人的本质的异化,是依赖感的产物,所以我们应该把对

上帝的爱变为对人的爱。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