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日】山下英子——《断,舍,离》

(2014-06-22 15:51:00)
分类: 读书笔记
“断舍离”,就是”通过舍弃、整理物品,将心中无用之物整理得干干净净,让人生变得愉快的方法。“这是源自于瑜伽中所说的”断行“、”舍行“、”离行“。

只为”自己“留下”现在“需要”的东西,其他的全部舍弃。
就是这么一件事,可是只要加以实行,你的心情将会变得轻松,会有一种仿佛“啪”地一声被解放的感觉。接着,不可思议地,种种好事会纷至沓来。

“断舍离”不是整理或收纳的技巧

“断行“、”舍行“、”离行“:断绝、舍弃、脱离

”断舍离“中所说的”整理“,是指精简需要的物品,并且把不需要的物品从居住空间中清除出去。

整理,首先就是要”舍弃“对自己而言不需要、不适合、不舒服的东西。
虽然这么说,但是因为感觉挺可惜,而且想到这些物品早晚还会派得上用场,所以总是不肯舍弃,而是设法把它收纳起来。
如果你总是这么想的话,居家环境就永远都不可能整理干净了。
要是你不减少数量多到几乎要溢出房间的东西,就只好频繁地做收纳的动作了。

即使再怎么拖着疲惫的身体回家,一旦身处这个空间,体力自然就能获得补充,并产生充沛的精力。而要制造一个如此空间的手段,就是”断舍离“。

如此便利的日常生活,其实是个一不小心”东西就会不请自来的世界“。因此,如果不能更谨慎自觉地拿取货购买,东西就会多到让你不知道要怎么收纳,而不知不觉间,自己的住处更可能就被物品占领了。

基本上,待在物品散乱且放任不管的房间里,等于是让自己沉浸在自我否定的负能量之中。

否定自己,就像是一方面踩着刹车,另一方面又想在人生这条道路上兜风。这样的兜风真的会感觉舒服吗?

果断地舍弃自己现在不需要的东西,我们的周遭环境和心情都会变得清爽。正所谓,物品和情绪都可以做到”新陈代谢“。

被喜欢的物品所环绕的生活,能让我们的身体和心理都变得”愉快“。

在舍弃别人送的东西,或是自己常年使用的物品时,我们要说声”谢谢“,而在舍弃没有用完的物品时,我们该说声”对不起“。试着将感谢或道歉的心意化为言语。然后,不可思议地,你的心情会变得很轻松,进而也能对物品放手了。

要收拾整个房间,得花上相当多的时间。因此,秘诀是选择”短时间内就能结束的地方“开始着手。
今天能有多久可以花在”断舍离“上?30分钟?还是半天?
先决定好时间、地点,就能够毫不迷惘地开始动手了。

当然,每个人所拥有的精力不同,也有人适合”今天花一整天的时间,一口做完“的方式。
但就算是这样的人,事先也要设定好整理的时间和空间,例如整理架子的一部分要花15分钟,桌子的抽屉要花30分钟,柜橱花1小时等等。整理完毕之后,再接着换到下一个地方,如此循序渐进。
如果在整理期间感觉累了,那这一天的进度就先到此为止吧。即使延迟一点也没有关系,毕竟已经有了一点点“我收拾好桌子的抽屉了”、“架子的一部分完成了”的成就感,相信下一次更会涌出整理的干劲和力气。
在“断舍离”中,重要的是持续地重复、累计细微的作业。
”断舍离“的重点,并不在于一次丢掉的物品数量。应该把丢弃东西时“一点点的成就感”当做是心态的营养来源,在房间变得干净的同时,对自己的信任感也会随之提升,你会越来越喜欢自己。而这样的“正面连锁反应”,正是“断舍离”的绝佳作用之一。

要舍的东西是什么呢?
就是自己“不需要、不适合、不舒服”的东西。
原来,东西是因为“我要用”才有了意义。

决定舍弃物品与否的基准,不是“可以用或不能用”,而是“用或不用”。

人类最大的罪恶,是不快乐。——歌德

从今天开始,请把精力放在讨自己欢心上吧。
既然改变他人的心情,根本是不可能的事情,那么,出发点要经常放在自己身上。
一切都要以“自己愉快为先”才是。

最主要的是,要坚定地保持“断绝不需要的物品”的意识。
过去,不知不觉间收下的免费样品不要再拿了。宣传单和赠品也要拒绝。不要再大量购入超过自己所需数量的折扣商品,也别再将饭店的擦手巾拿回家了。
通过培养这样的谨慎意识,就能够减少流入自己住处物品的数量。
一旦开始坚定“断绝物品”的意识之后,你将会明显地减少购入多余物品或是收取免费东西的情形。如此一来,应该舍弃的东西也会随之减少。
而这些都是让每天的整理工作变得轻松的主要秘诀。

从今以后,要改掉大量购物的习惯,偶尔也要接受不足的情形。然后,彻底执行“一次一次买”、“缺乏之后再买”的原则。

看不见的收纳占七成:剩下的三成空间要空出来,作为物品进出的通道。
看得见的收纳占五成:物品摆放美观,上限是要留下五成的空间。
不过,同样是看得见的收纳,比方书架或是音响柜等,与嗜好或知识相关的空间,或许会是例外。
要让人看见的收纳占一成:指的是将自己的嗜好、喜爱的物品或设计性较高的装饰品所摆设的空间。在这里,物品的摆设约占全部空间的一成。你或许会想“怎么这么少啊?”。不过请你试着回想一下美术馆的陈列方式。

所谓的“个人形象”,是随自己的意愿来塑造的。
平常就使用精心挑选的物品,会让你提升自我评价,也会让你喜欢自己,这是“断舍离”最大的好处之一。
将房间里的东西,就算多一个也好,都替换成“珍藏品”。通过这样的方式,从日常生活中就向自己宣告:我适合使用好东西“。
使用高级品时,你将不再感到不自在。而当你感觉到与之协调时,自我形象也会有一定幅度的提升。
在重复、再重复的过程中,你的自我肯定感将会大幅提升。不久之后,你选择物品的格调也会跟着提高。

但是,如果是自己所喜爱或珍藏的物品,无论怎样,你都会珍惜使用,即使保养工作再麻烦,这个动作本身却会让你感到愉快。

只要除去房间的”淤塞“,人生的流动就会改变。
丢弃物品并把房间整理好之后,似乎许多人都会自然而然地开始感觉到“生命潮流”的变化。

因此,无论是物品,还是食物,对自己而言,如果是“不需要、不适合、不舒服“的就请舍弃吧,这样的行动可以磨亮我们的传感器。

在面对物品时,严格筛选自己必要物品的过程中,确实会发生”不必要支出“渐渐减少,不可思议的财富开始累积的倾向。

当你学会”殷勤款待自己“,有一天就能产生”殷勤款待对方“的从容。

当房间整理得清清爽爽,你会情不自禁地爱上这个家。待在家里的时间会变得愉快,当自己被所喜爱的物品围绕着,你也会开始喜欢自己。如此一来,自然就能变成一个笑口常开的人。

我曾将”混乱的房间“形容为”人体的便秘“。
理所当然地,身体不健康,心理的健康也会渐渐失衡。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