肯尼斯•克里斯汀-《这辈子只能这样吗?》
(2011-12-01 18:19:54)
标签:
杂谈 |
分类: 读书笔记 |
**************************************************************************************************
- 我发现人们总是对自己的生活设限。对于自己不足的地方,他们勇于承认,但却不敢面对内心真正的向往。更糟的是,这个世界并不怎么重视在逆境中力争上游。我们更喜欢有趣、快速和容易的事情。我们对天才和奇人都比较感兴趣,而不是一步步朝向目标迈进的人。我们任由这样的低标准俘虏自己。
- 几乎所有人在成功的过程中,都会遭遇到犹豫怠惰或是其他障碍。事实上,成功者和失败者的最大的不同,就是他们选择面对困难的态度。
- 然而光是“想要”改变是不够的,你要学习新的技巧,明确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并依计划循序渐进,就一定会成功。
- 再伟大的事情都有它琐碎的部分,省略步骤绝对是不可行的。
- 有才华的人总是太容易放纵自我,身上的光芒转瞬即逝,这种人太多了。
- 反正你就是想得出一堆理由来说服自己。为什么要当个工作狂?为什么不好好享受人生?一旦有了这种想法,下次面临抉择时,你就会用同样的理由说服自己。然后你会养成习惯,选择比较不用付出太多、比较不具威胁的路,一次又一次地放弃机会,无形中限制了自己的满足和幸福,生命也渐渐失去光彩。如果你惯性放弃那种追求过程中才有的愉悦,不去学习对你有意义的东西,到最后你会变得呆滞无神。
- 有时你需要一段时间,才会了解自己有多么随波逐流、避重就轻。
- 我要强调的重点是:你会持续一些没用的、自暴自弃的习惯,只因习惯成自然;也会拒绝一些有益的改变,只因为它们一开始感觉很怪。
- 很多SLHPPS会挑剔每个解决方法、每条路、每种可能性,让自己陷入左右为难的状态,因为如此一来他们就有理由可以不必行动。只做最低限度的努力,却又不甘于平凡。所有的低成就者会在某种程度上拒绝服从别人的要求,或是只付出最低限度的努力,从不把要求当做探索自己能力的机会。
- 设定更高目标,并投注更多的关心和努力经营自己在乎的事情;不再幻想,不指望别人来收拾残局,不再找任何借口;感觉更自由更轻松更快乐更热情,转变成为以学习为驱动力的人生;为了有更多时间从事自己感兴趣的事情,做事更有效率,对于该尽的义务和责任也能有条不紊的完成,对时间的运用也更认真;你将明白,不论自己多有才华,你不一定解决得了所有问题,但不再惯性逃避,而是将其视为学习的机会。
- 未来充满无限可能。
- 很难不代表不可能。
- 一旦你认定自己是懒惰的----现在你有正当理由可以不用奋斗了。这些描述不断以循环的、自我增强的方式影响着你,很快你会将懒惰视为与生俱来的特质,就像蓝眼珠一样,变得理所当然。
- 当负责要求的成人允许这些聪明的小孩享有特权,他们就变成了掩护罪行的共犯,养成小孩以后只会取巧、不想努力的陋习。
- 坚持到底的人才会了解,烦琐重复、辛苦乏味,其实都有它们的价值。靠坚持而获得成功的人,最后通常都会取代光有天赋的对手。
- “保持完美形象”是自我设障者最重要的目的。“编理由”就是一种自我挫败和自我设限的行为。你会批评活动或者竞赛本身,批评那些表现好或努力想表现好的人,以及什么事都想做好的人。
- 所有的SLHPPS无论是否拒绝长大,都养成了惯性逃避的模式,进而影响他们的工作、财务、感情和休闲生活。他们活在后悔当中,找不到自己的人生定位,最后只好选择放弃。
- 所以你要追寻的是什么样的工作?这个问题的答案就在于“什么对你是最重要的。”
- 当你开始规划自己的课程,各种诱惑、让你分心的事物、挫折和僵局就会一一出现。如果没有订立明确的计划,循序渐进,很快就会误入歧途,说服自己用更快的方法获得成功。事实上就是比你想象中的要难得多,而且跟你的才能无关。
- 因为一份工作涵盖的理想特质越少,获得真正成就的机会也就越渺茫。
- 造成自我设限和低成就的原因就是害怕失败。因为害怕失败,所以不去冒险;但是当你开始逃避,你就限制了自己的人生。
- 心理暗示:我连续搁置了两次的事一定很可怕,需要花更多的时间,但我现在没时间。未完成事项在你脑中的运作模式,大概是这么回事。因此我们得到一个定律:这次没完成的事情,下次就可能更难完成。必然的结果是:1.如果你逃避去做某件事,下次很可能就会再度逃避;2.当你逃避某个人生的重大课题,就更难去面对下一个决定。这就是各种形式的拖延或逃避的问题核心。你把某件事搁在一旁之后,潜意识就会不想完成。
- 键盘手丹妮丝逃避的原因很简单:因为学习理论既无聊又需要付出额外的努力。她找不出任何理由说服自己,为什么非要重视这么无聊的细节呢?你就是非得这么做不可。电影人、舞蹈家等他们的表现这么出色,就是因为注重细节。令人满意的成就和全盘的融会贯通,都需要投入相当的时间。如果你只追求即时的新鲜乐趣,等于是局限了自己的人生,永远只能从事肤浅的活动和兴趣。
- 屈服于害怕失败的心态,会导致你踏上凡是逃避的歧途。
- SLHPPS的休闲方式通常是两种极端的情况:不是匆忙迟到,搞得筋疲力尽;就是什么都不做,让时间白白流逝。他们很少走出户外享受阳光、享受阅读一本好书,或任何他们想做的事。原因是SLHPPS老是累得像狗一样,他们的时间利用极其不合理。
- 创造快乐的人生就跟完成工作目标一样,需要技巧,所以寻找能让自己身心满足休闲,也是一门学问。把规划假期的这份专注同样用在工作上,努力实行。致力于这样的练习,可以让你的人生更加美好。
- 当你停止怪别人、怪环境、怪运气,不把自己的人生归咎于他们,那么你一定会进步。每一天,你都可以自己决定要怎么活。
- 没有人可以轻轻松松就改变习惯,尤其是对付那种难缠的积习。如果你永远只想不费吹灰之力就完成任务,那么你很快就会失望。那些阻扰你看清自己潜力的鸵鸟心态,也会阻扰你改变。
- 改变的秘密真理:1.选定目标集中努力,不要一次订立太多目标;2.想要改变,你必须抱着长期抗战的准备。一开始的失望,不代表你走错了路,长期规划需要你的坚持、彻底改变的决心和无条件的奉献。请记住:这种改变需要你投入时间和勤奋,但并没有你想象中那么难,也不会超过你的能力所及;3.当你付出了努力却没有明显效果的时候,坚持下去,不要觉得麻烦、困扰或想放弃;4.混乱和挫折,证明你在改变;5.你无法改变过去;6.问题从来就不在于“你是谁”,而是你选择要做什么;7.你需要全神贯注的思考、准备、决定你的行动计划,并且持之以恒;8.改变不是“发生在你身上的事”,而是“你要去做的事”。9.改变是一种学习过程,学习以不同的方式去做事。10.在学习过程中,失败是必要的。11.详细规划,改变才能顺利进行。12.改变是建立在改变之上的。当你有了初步的改变,你不只跨越了该方面的障碍,更克服了心理障碍,当你跨越了那个临界点,下一次就能更轻松跨越。
- 成功的人从来不问“有没有可能改变”,也不会找借口说服自己无法改变。改变是要从很平凡、普通的地方着手。
- 认真而专注地培养新的做事习惯,你的生活也会更加轻松,有更多的时间完成不同目标,过真正的生活。
- 你所谓“自己做不到的事”,通常只是你过去“没做过的事。”
- 克服对失败的恐惧感,唯一的方法就是面对它。其实你最大的失败就是尚未开始,没有做到最好只是一个过程而已。在你努力的同时,改变就在不知不觉中产生了。
- 矛盾的是,当你终于完成某件事,也会出现这样的恐惧感,因为你会怀疑自己为什么不能早点完成。为什么非要这天改变不可。我该如何相信,从今天以后,我的人生将永远不同!在付出行动的同时,你会质问自己,为什么我不早点开始?
- 有时候开始就是这么简单,但因为太过理所当然,反而一直被忽略。当你知道一切势在必行,你不会再支吾推诿、不再找借口、不需征询别人的同意才行动。
- 我发现将改变的时机向后拖延,不会有什么具体的好处。要改变就要痛下决心。
- 是“你”要改变,这是“你”自己的决定,不要将它交到别人的手中。
- 人在学习的时候是最快乐的。虽然没有拉大提琴等技能,人生也不至于太绝望,但是失去这些学习新事物的机会,也丧失了成就事物的快乐。因此,想要真正享受人生,你必须学习。而不论插花、射箭、雕刻或者写作,你都需要不断练习才能完成。
- SLHPPS常有的心态是把一切归咎于环境不够好,而且无法接受任何不完美,他们认为只有万事俱备,才能发挥自己的潜力。其实发挥潜力需要的条件只有一个:运用你已经拥有的东西。
- 做事有条理的人,绝对不是出于一种自以为是、哗众取宠的心态。在一天开始前,知道自己想做什么,要怎么做,这并不会剥夺你的乐趣和自主性,相反,你可以更加真切地体检到随心生活的真谛。
- 记住,懒惰不该是你给人的既定印象,它应该是一种当你需要真正放松时才会出现的东西。
- 反正无论如何,你就是得做这些琐事,为何不从中学点东西?
- 当天就结清所有的任务,这是对隔天的一种尊重,表示我们已经准备就绪。
- 所有任务都包括了恼人的部分。从自己厌恶的事情着手,锻炼自己的耐力。
- 和你内心真正的渴望相比,很多事都可以退居第二。
- 每天至少花一小时从事下列活动:阅读、听音乐、沉思或创作、接触大自然、运动或是独处。
- 从内心感受到外在际遇,好坏皆操之在我。
- 一定要告诉自己,你正在前进,这就是进步。
- 身轻如燕,让别人去咬牙切齿。
- 最重要的是,你会比从前更加喜欢自己。
- 如果凡事能在期限内完成,便能够培养你的自信。
- 不论你改变的速度有多快,改变越多,你和别人的距离也就越大。
- 如果为梦想奋斗可以这么快乐,那么,何不随时随地表达内心的向往,再带着同样的心情去追寻呢?
- 凡事只要全力以赴就对了,因为最大的乐趣来自于你投入的过程,每个当下都能尽其在我,这就是最好的结果。
- 改变是困难的,但它只是困难而已。而你将要获得的报酬是:第一次找到生命的意义和真正的自己。
前一篇:廖小东-《贝聿铭传》
后一篇:魏浩征 李伟——《在职管理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