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摄影史来支撑创作
(2024-05-17 17:59:26)
标签:
观点评论摄影中国摄影报言论 |
分类: 摄影 |
褚福义
我们应当看到,不少摄影爱好者甚至一些具有专业水准的摄影工作者,由于重技术、轻理论,不肯下苦功夫,贪图走捷径、求速成,拍出来的照片看起来总是似曾相识,缺乏个人性表达。有些人经历了一段时间的热情后,便步入了“瓶颈期”,慢慢对自己拍的照片越来越不满意,甚至激情消失殆尽,不自觉地成为跟风化的庸俗照片的制造者或推动者,这不只是个人修养和社会责任问题,而可能是没有完整的、系统的摄影理论的学习所致。
一些摄影爱好者或者职业摄影师,对摄影技术的把握已经很扎实了,拍出来的照片从技术指标衡量,可以说有了一定的水准,但如果把其作品置于摄影脉络中审视,却难以找到非凡之处。当然,技术在摄影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是,创作思路、脉络及创意的重要性远远胜过器材、技术和后期。好照片所携带的是摄影者的文化修养和思考能力,而只有对摄影史有了全面了解之后,拍摄时才不会湮没于种种花哨与流俗中。
我们看一些留名史册的艺术家,无论他们的作品让人看得懂还是看不懂,艺术史和摄影史无疑是他们创作路径上的重要支撑,他们始终都将眼光转向摄影史等理论研究,希望从中获取逻辑的梳理、思路的通畅,从而寻求自己的审美趣味,在众多摄影语言中兼收并蓄、学以致用,形成了自己的摄影风格。这种风格不是胡思乱想来的空中楼阁,也不是一味模仿的浅尝遏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