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发展中医,“根”重要!

(2013-12-27 19:28:35)
分类: 中医宣传

  发展中医,“根”重要!

                                      文/梅松政

去年,笔者参加一个县级中医药学术会议,谈及纯中医发展时,几乎百分百的医生表示纯中医不能养家糊口,不好经营。是什么原因导致纯中医在偏远山区走到“寸步难行”的境界呢?笔者通过观察、探讨、暗访等发现,纯中医难发展的原因在于中医发展离中医的“根”越来越远。

 

临证不遵循中医理论之“根”

 

中医是以哲学思想为基础,以整体观念,辨证论治为主导,运用比类相思维看待人体生理、病理现象的一门传统医学。具有同病异、异病同治等特点。这就是临床中医难回答的问题,“病人有效,是中医师理论正确,还是中药本身有效?”

当前,中医临证时,有的中医师“理论模糊,开方简单”。他们往往对中医理论感觉“无法说清楚”,对中医疗效感觉“没有方向”。这种状况导致中医师“不走寻常路”,不按中医理论临证,最终导致中医成了“对症治疗医学”。

不按照中医理论的整体观念、辨证论治而从事中医,必然让中医师出现“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最终对中医理论模糊、对中医疗效“说不清”。

然而,中医理论之根本就是遵循辩证唯物主义理论去看待人体生理、病理规律,最终遵照简、便、效、廉方式方法为病人服务。可是,当前的中医制度隐性的要求中医师“创收”,大多数中医为了完成“指示”,脱离了中医理论之根-----辨证论治。最终,导致中医也成了罗伊.伯特(Roy porter)在《剑桥医学史》中感叹的情形,如果不坚持正确的医学目的,重技轻人,那“医学的成功可能导致一个自己创造但又无法控制的怪物”。

 

中医师远离中医之“根”

 

当前,在利益和大环境的影响下,好多中医师离开学校走进工作单位时,感觉中医理论越来越“虚浮”,甚至有的完全背离中医最基本的辨证论治和整体观念。

医学永远具有未知性和局限性。也就是说,选择学医就得有终身学习的决心。关键是,怎样学、学什么。一些中医师走到工作岗位上,对中医的理论与临床觉得是“两码事”,结果,不知不觉的感觉“中医理论枯燥无味,中医疗效值得肯定”,无形中走到中医科学与否的十字路口,左右为难。最后,还是利益和现实战胜理智,一并攻击中医理论,“中医理论荒唐,中药疗效可验”。

毫无疑问,这样的中医会越走路越窄,出现理论像“坐飞机”样的中医师就是必然。说真的,当中医师对中医理论模糊时,就与江湖郎中“黑医”类似了,他们可以鼓吹中医疗效,却对中医理论“不相信”,甚至根本谈不上中医理论。试想,这样的中医会有前途吗?至少让中医事业的前途迷茫。

俗话说,活到老学到老,从事中医必须一辈子践行这句话。不然,随时会被不断变化的疾病谱打破自己的中医理论头脑,“不明脏腑气血,开口动手别错”。比如,现代社会流行的高血压、糖尿病、瘦肉精中毒等,一旦中医理论功底薄弱,又没有与时俱进的学习,当病人出现在眼前时,容易出现不知从何脏何腑着手诊断,运用什么样的辨证论治方法茫然。

 

制度设计脱离中医基础之“根”

 

中医最大的实质内涵是运用中医理论辨证论治,以中医汤剂为主要体现。哪怕是针灸、推拿、按摩、刮痧等,都必须寄托在中医理论之下。这是中医生存和发展的根本和法宝。简单地说,中医必须以纯中医为发展导向。

可是,一些制度限制中医向这样的方向发展。比如,《执业医师法》中规定的中医师准入制度,几乎是吸附在西医的身上。当初的师承中医也要考西医知识,同时要求的报考条件类似于西医,导致《执业医师法》颁布当初,一些学习多年中医地人员连报考医师资格的条件都没有,伤心离开心爱的中医行业。有的得到报考资格,却难过西医知识,同样被迫离开中医队伍。

还有,在医师执业过程中,中医的份额同样被西医挤压。由于中医被吸附在西医的身上,各种准入、执业、待遇等按照西医模式评定,结果导致“正气不足”的中医“衰于”庞大的西医之下。比如,西医在运用西药的同时大量给病人运用中成药,甚至在基层还有西医开中医处方,这让本已“无法生存”的中医雪上加霜,收入微薄,失去动力。导致一些中医同样加入“你用我也用,你开我也开”的队伍中,滥用输液、西药等。不但扰乱医疗市场,反把中医推向“迷失方向”的境界。

这种制度不健全现象导致“处在下风”的中医不知不觉走入“一潭浑水”中,怎么也看不清自己是什么样。最终导致中医师主动迷信中医、迷茫中医。这当中还包含一些评审、考评等,中医直接按照西医模式进行。有的地方,中医完全脱离了中医之根(辨证论治、简便效廉)去发展中医,可想而之?

 

发展中医,“根”最主要

 

中医学是几千年来,朴实的国人通过反复总结形成的一套完整的传统医学体系。它以整体观念为研究基础,辨证论治为最终方向,简、便、效、廉为终极目标。

可是,自从现代医学传入我国,中医学就被现代医学占去一大片份额。不管是临证术语,还是处方模式,甚至发展方法,都“跟着西医步伐走”,导致中医离其“根”越来越远,甚至在一些地方少有纯中医的身影。

什么是中医之“根”呢?笔者认为,一是看待世界方法,中医学认为世界是动的,一切现象都是相对的,包括人体生理、病理、疗效等;二是整体观念,辨证论治,任何疾病现象都得依照这“八字方针”去认识和对待;三是简、便、效、廉,这是中医的根本中的根本,任何关于中医的制度设计、临证方式、发展方法等,都不能脱离这“四个字”;四是“四诊合参”,这是中医师临证必须遵循的根本方法,远离“四诊合参”去从事中医,中医师就会“迷路”。

在笔者看来,中医之所以走到“脚跟不稳”的地步,源自于漠视了中医发展之“根”,甚至“跟着西医步伐,一步一个脚印”去发展,必然让传统医学“倒在”现代医学之手下。现代医学可以用“至今病因不明了”、“当前医学手段不足”、“收当地条件有限”等来为不知道的医学问题“开路”,中医呢?被强迫戴上“谈不出个所以然”。

所以,中医发展不能丢掉“根”,更不能远离“根”,否则就是“自寻死路”。犹如重庆市中医药学会名誉会长马有度说的那样,“中医西化死路一条,中医僵化半死不活,中医进化生机勃勃。”,马有度同时指出当前中医情况是,“名老中医在消亡,中年中医很迷茫,年轻中医要改行”。说明中医已经远离其“根”,有些“迷失方向”了。

如此看来,中医未来,“根”最重要!发展中医,“根”最主要!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