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农村医生不能人云亦云

(2013-09-12 18:22:25)
分类: 乡村医疗

农村医生不能人云亦云

 

                         (四川    梅松政)

 

    最近,某地一乡村医生夫妇看到书上介绍川草乌能治疗风湿病,夫妇或许对中医的风湿病定义和川草乌治疗风湿病的方法等知识掌握不够,擅自按照书本上的处方运用含有川草乌的方剂给自己治疗,结果导致夫妇同时出现抽搐等样的川草乌中毒症状而送进医院抢救。

十多年前,有个初中毕业,种了2年庄稼后,感觉辛苦,就去跟农村所谓的“好医生”(那种所谓的跟师学的老医生,实际上是“黑医”)学习医术,半年后“出师”,加上关系的牵引,他顺利的成为当地一名名正言顺的乡村医生。刚“开业”当初,他实行“十个病人九个虚”的模式让好多村民觉得他学到了“真医术”,还曾一度达到病人水系不通。他的诊疗方法都是“输液1周”的诊疗方法,几乎每个病人都是静脉滴注抗生素、维生素、参麦注射液、清开灵注射液等,甚至还乱混合这些药品在同一容器内输注。

一段时间后,有的村民不幸“倒”在了他的手中,他却以村民“病入膏肓”为由而认为自己的“手艺”没问题。这是医学技术吗?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逐渐知道了他的“技术”底细,红火一时的他不到半年就萧条了。不知是病人少了“不熟”,还是“天意”。一天,他因为恰逢气候变化感冒了,发热、头痛、咽喉痛等。自行将青霉素注射液和清开灵注射液混合在一个容器内,自己给自己静脉输液,结果,不到半小时,20岁左右的他就匆匆离开了人世,留下刚出生的孩子和“初入洞房”的妻子以及年迈的父母。

这些看似是个案,其实是基层医务人员“质量”的一个真实写照。特别是乡村医生队伍,用五花八门来形容不为过。有识字不多的“赤脚医生”,有“半路出家”的所谓骨科医生,有所谓的“跟师学”的,有读过卫校的大中专毕业生,有具有执业(助理)医师资格的“正规军”。不过,“正规军”在130万乡村医生队伍中只有不足20万人。可想,这支扮演“全科医生”角色的乡村医生是为村民的健康服务,还是为自己的利益出发,或者说是损害村民健康的“隐性”病因?真实难以定论。

 

基层医生学习机会少是“病根”

 

基层医务人员一是基础知识相对薄弱,二是工作类型“五味杂陈”,加上待遇“熙熙攘攘”,固然进修机会比较有限。甚至有的人这样认为,农村医生进修回来得不到质的提高。这话不无道理,大多数基层医务人员进修的都是三甲医院的专科知识,回到自己“五味杂陈”的工作岗位上感觉没有多大的实用价值。特别是乡村医生进修更是稀少。一是他们没有任何待遇保障,需要每天“工作”来养家糊口;二是他们大多数属于“个体化”诊疗,一旦进修没有人“带班”,容易导致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跟不上;三是进修需要资金,对于养家糊口都困难的他们或许会力不从心;四是他们理论水平参差不齐,对规范化的医学知识会感觉枯燥无味;五是前途无“亮”,自然没有信心“终生从医”,进修学习难免成为“摆设品”。

实际上,乡镇卫生院中的医务人员同样有很多困惑,导致基础知识不能与时俱进。当然,农村卫生“听从上面安排”的行业习惯也是导致医务人员不主动学习的原因之一。甚至有的乡镇卫生院学习的少,打牌的多。自然,在不断变化的医学知识面前,很多人成了人云亦云的模式。

 

人云亦云是农村医生的“弱点”

 

由于接受的知识有限,甚至不愿意去接受医学新知,必然在行业动态、方法、理论、学术等存在“原地踏步踏”现象。当发生突发性事件,或者遇到疑难重病时,一些农村医务人员就形成了“听人谈,得一半”的思想,最终把人云亦云模式常态化。

殊不知,医学行业不能人云亦云,否则就会出现医务人员自己昏了头脑。发生任何意外就会手忙脚乱,措手不及。不过,大多数的基层医务人员本身学到的知识就不足,再加少有进修和参加继续教育机会,以及本身不愿意学等,使得他们不得不采取人云亦云的模式从医。这就是基层医务人员最大的弱点。

 

农村医生最不应该的常见人云亦云现象

 

现实中,农村医生最容易发生一些不理智、不规范、经不起逻辑的人云亦云现象,应该尽量避免。比如:

1、听信所谓的现代化先进医学理论。由于大多数的农村医生都是把医学当做养家糊口的“手艺”来经营,容易在很多实际与理论之间模棱两可,从而轻易听信那些所谓的医学新知识。比如什么新的诊疗方法、新药、新的诊疗方案等等,在农村最容易在医生口中说出,在手中操作,一些医生很容易滥用这些所谓的新东西。这是不科学的,因为在医学行业,新东西面临很多“未知数”,必然有很多医疗风险。条件有限的基层医生应该慎重对待新医学“东西”,尽量避开人云亦云现象。

2、被秘方、验方、经方等迷惑。在基层医生当中信任秘方、验方、经方的人不在少数,甚至有一些乡村医生专门爱上这样的“好方”。固然,他们容易被这些没有进过完全验证的治疗处方所诱惑,采取人云亦云模式运用。这是相当冒险的,使用任何没有得到验证的治疗方法,万一出现任何严重不良后果,医生都会承担“冒险责任”。

3、盲目运用含有毒性药物的中药处方。这也是农村医生最容易犯的错误。比如川草乌、硫磺、马钱子、川楝子、附片、苍耳子、马兜铃等就是农村医生容易滥用的有毒中草药之一。我曾经参加一个县级学术会议,尽然有中医师提出大量运用川乌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不管怎么说,这种毒性药品的治疗作用与其毒性反应之间的比例仍然是相当大的,具有不确定性,容易给患者生命安全埋下隐患。这些具有毒性中草药的运用需要严格的监测措施,基层医生能达到吗?所以,人云亦云的运用这些毒性药品导致的医疗后果、纠纷年年都有发生。

4、照本宣科运用书本知识治病。一些农村医生的知识薄弱,遇到稍微棘手的疾病时,必然参考书就是“好老师”,这几乎是所有医生的惯例。实际上,这是医学继续教育的最佳方法。然而,由于多方面因素导致一些论文、书本知识没有严谨性,甚至有的纯属于“乱说”。一些基层医生没有认真读懂医学知识内涵,结果照本宣科运用书本方法为患者治疗,导致一些不必要的后果发生。所以,医生在运用书本知识为病人服务时,特别是一些不规则的治疗方法,更应该三思而后行。

5、轻易听信那些推销的好药、好医疗器件。我从医20年来,这样的情况时常遇到,推销员谈起他们的产品是如何如何的有效,如何如何的安全,如何如何的“专利”等等。当然,对于我来说,我一直坚信这样的原则,“能治好病的药都是好药,不在于贵贱”。可是,在农村却有一些医生喜欢这样的“新”、“好”,结果盲目为病人使用。这何止是医疗费用上涨的风险,来病人生命安全同样具有风险性。

这些只是一些典型现象,还有一些比较隐蔽的。作为医生来说,医学不是技术,而是科学,必须保持严谨的科学态度。著名航天科学家钱学森用一生的实践告诉我们,“在科学面前,不能人云亦云”,而在医学科学面前何尝不是这样呢?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